出了滴翠苑,何風運足天眼通,朝著有水瀑的地方望去,現在身上有一種無法言語的味道,不洗掉,何風感覺自己都要吐了。
還好懸浮島嶼上,銀瀑成片,走不多遠,就見一道飛瀑,站在飛瀑前,何風好好把自己泡在水瀑下,讓銀瀑衝刷他的身體。
隆隆水聲,衝刷掉何風身上的油脂分泌物,何風為之清爽。
他把衣服也衝了一遍之後,何風光著身子,坐在水邊,思量著已經發生的這一切,心中多少有點感傷。
自從認識采晴以來,何風除了感覺到采晴的溫柔外,還是無盡的溫柔,仿佛她能包容何風的一切。
他本不想與采晴發生關係,知道有可能與許竹露一樣的命運,可他最後還是……
如今采晴真的消失了,何風獨處的時候,心裏一下子空落落的,好像有一千隻螞蟻,在吞噬何風的心,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何風輕輕吐語,長長歎了口氣,無奈、落寞,各種負麵情緒,撲麵而來。
“七情六欲城,又是七情六欲城!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何風抓耳撓腮,坐在水邊,思量著采晴的話。
采晴是‘那個人’的其中一道分身,那個人的真身,被鎮壓在七情六欲城下,是誰鎮壓的她?
肉身都被鎮壓了,又怎麼幻化出了七道分身來的?她又是何種神通的人物?
何風想像不出來,但能感覺出,她與她的對頭,似乎厲害到沒邊沒沿。
“就因為喜歡我,就被鎮壓?我草!是誰這麼牛逼?給他鎮壓她的勇氣?”何風想到此,不由得怒罵了一聲。
“別讓我看見什麼狗屁七情六欲城,我非給他掀翻不可。”何風賭氣似地說完了這一句,又想到了最現實的問題。
按照采晴所說,能見到所謂的七情六欲城,至少要在丹上境界,可現在何風才剛入武道,後麵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辟穀境界?”何風一邊自語,一邊回想著達久央與采晴曾經說過的話。
他初聽這個詞,就是從達久央那裏聽來的。
後來,采晴也對何風詳細介紹過辟穀境界。
辟穀是修煉五髒六腑,期間隻喝水,不進任何食物。
現代人每天三餐,如果稍微一活動,有可能還要加餐,往往也會過量進食,讓脾胃經常處於過勞的狀態中。
所以按照中醫理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其脾都是虛的。
古印度佛陀有為出家人製定一條戒律,叫做不非時食,通常被人叫做過午不食,也就是說,不能在規定許可外的時間,吃東西。
華夏也有食有時、餓治百病的說法,這些其實都是是同宗同源,絕對不是為了節約糧食,這是古人對於養生的一種看法。
如今看來,古人的智慧,絕對不止於,用在養生方麵。
古武修行者中,能進入辟穀期者,已經算是武道翹楚,像采晴那樣,在特殊空間中,可以飛天踏空,已經與傳說中的陸地神仙,沒什麼區別了。
可見人一旦踏入辟穀期,會有什麼樣通天徹地的本領啊。
事實上,辟穀文化的遺留,可以向上追溯五千年以上,甚至比現在的中醫,還在久遠一些。
有傳,現在的中醫,脫胎於遠古巫醫,但現在沒有史料支撐這一根據,所以無法斷定中醫的確切源流。
東漢中期有位禮學家,其編寫的《大戴禮記》中有載,食肉者勇敢而悍,食穀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而據書中記載,《大戴禮記》主要是傳習《周禮》而編寫的一部參考資料集。
現存的《周禮》中,已經看不到關於辟穀養生方麵的記載了,這隻能為其提供一條線索,真正的曆史,或許再也無法重見天日。
南昌漢代海昏侯墓,發現了失傳一千八多百年的《齊論》,與現代《論語》的區別是,它多了兩篇,一篇叫《知道篇》,另一篇叫《問王篇》。
如果不是發現了海昏侯墓,人們又怎麼能知道,孔子他老人家,還說過那麼有名的論調呢?
何風覺得,他自己雖然目前還達不到辟穀的能力,但憑借些許資料,自己摸索著入門,應該會摸到一點門檻。
正思間,突然身後,傳來了一個聲音。
“前方瀑下,是人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