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威本想到另一間寢室去看看,但聽胡鐵軍這說,也就不再提。兩人對於這個地下城是全然不解,這種古怪的蜂蟲居然藏在腦骨裏,這裏的稀奇古怪已經讓兩人不自覺的警惕了起來。
回到大街上,胡鐵軍拾起原先包裹著電筒的塑料膜,把電筒柄包了起來。看了一下方位,二人便向內城走去。
由城門直通內城的街道,約有七百米左右,那麼如果城內的布局如果真像兩人在城牆時看到的那樣,是四邊等長的正方形,再加上內城的麵積,這個地下城最少也有四平方公裏。
四平方公裏,對現代的大城市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但如果放在使用青銅器具為主的古代,這樣一個城池,已堪比當時絕大部份州郡的治所,但問題是,誰在這裏建了這麼一座宏偉的地下城池?還有就是,他為什麼要把城內的房室都建得一模一樣?
懷著這樣的疑問,二人小心翼翼地一邊走一邊看,走了足足五分鍾,才來到內城門前。
內城牆約有十三四米高,在電筒光的照射下,顯現出一種灰敗暗紅的色澤,在前麵城牆前麵,還有一條約五米寬,由一米見方的石板鋪成的街道橫穿而過。
城門兩側,左右各有兩排持戈而立的戰士石像,兩人走到近前,才發覺這些石像竟然都身披青銅鎖甲,連手上執著的長戈,也是整根的青銅製品。
孫明威伸手在石像上的銅甲上仔細摸了摸,喃喃道:“老胡,真的是青銅甲啊,他娘親的,這個險冒得值了,嗬嗬,雖然差點破了相,不過有這幾套銅甲補償,也差不多了。”說著就繞到石像身上,欲把青銅甲解下來。
這時胡鐵軍卻把注意力放在了內城門上的牌匾上,在昏黃的電筒光照射下,隱約可以看到那是一塊玄墨色的欖形浮雕石板,下麵是彎曲的花紋,正中間凸起兩個形狀奇特的大字。
胡鐵軍借著昏暗的燈光仔細地看了好一會兒,才分辨出到底是什麼字體,然後有點不敢相信地自言自語道:“篆體?還是大篆?”
大篆又叫籀文字體,是周代後期,西北一帶使用的文字。與金文,也就是周代刻在鍾鼎等禮樂銅器上的鍾鼎文非常相似,屬於不規範,非方塊體的一種古代文字。
在秦國一統天下後,祖龍始皇帝下令“書同文,車同軌”,將大篆加以整理和簡化,才形成了更加工整,作為文塊字雛形的小篆,推開全國。
由此可見,大篆字體隻是一種作為過渡質性的區域性文字,並沒有在全國流行過,可就是這麼一種字體,為什麼會出現在古時的南蠻之地,湛江這裏?
城門上的兩個大字,胡鐵軍雖然認出了字體,卻隻認識其中一個,隻聽他喃喃道:“上麵那個應該是龍字,可下麵這個是什麼字?龍宮?龍殿?”
“嗬嗬,不錯,有點意思……”一陣說話聲驚想了胡鐵軍的猜測,原來是孫明威已把石像上的銅甲卸了下來披到自己身上,正得意地擺著各種動作,進行自我欣賞。
“大聖,我說你在幹什麼呢,披著這身東西,你就不嫌重啊?”
“那有什麼,沒事,這裏十幾套銅甲拿回去,怎麼也值個十萬八萬的,就拖我也能把它拖回去。”
胡鐵軍聽後指著孫明威哈哈大笑道:“我說大聖爺,你就這點出息啊,人家守城小兵的東西你也要?如果內城裏看到黃金甲,你該怎麼辦?”
“呃……這個……”孫明威腦子一時短路,想了想,突然以消防員的速度把銅甲脫下來掛到石像頭上,跟著又把懷裏的青銅鼎杯掏出來扔到地上,最後還把那柄短劍也撥了出來,不過最後還是插回了腰後的皮套,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暫時先用著,等找到更好的再換。”
胡鐵軍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正要說話,孫明威已搶著說道:“胡司令,你老就不要再展開批評教育了,我主動為剛才的行為檢討,不應該在金山腳下動起了搬石頭回家的念頭。”
胡鐵軍對眼前的家夥實在沒了辦法,隻好指著城門說:“那好,這次就放過你吧,不過為了將功折罪,這個爬牆還是開門,應該怎麼進入內城就方案就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