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眾人麵前的,是九條長長的黑石甬道,連綿無際根本看不到邊緣。
以地宮裏麵的高度來說,差不多有10米左右的樣子。之前的那塊影壁牆和地宮大門的高度也相差不多,都是3米過了一些。
但是進到地宮後就會發現,這裏麵的實際高度可是差不多有近十米。而進入地宮後明顯可以感覺到,總體上這是一個略微傾斜的角度。
從地宮大門開始計算,每前進一步都會發現腳下的弧度又低沉了幾分。這種弧度並不是很明顯的傾斜,但卻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整個地宮的格局。
從地宮大門到影壁牆後,大概直線距離也不過才幾十米,但是上下的高度卻傾斜了有15度的樣子。
等到了影壁牆的背後,就看見麵前長長的九條甬道幾乎並列在一排,幾乎看不見盡頭。估計每條甬道的高度都有十米上下,完全由巨石建造而成。
隻是粗粗一看,就不能不被眼前的這一幕所震驚。在地底下開拓出這樣龐大的工程,絕對不簡單。這其中所需要損耗的民力和物力,簡直無可計數。
而這九條甬道還並不是那麼簡單,每一條甬道的寬度都大概有七、八米。但任何一條甬道都並不簡單,全都各自有五扇門。
看見第一條甬道的時候,大家還驚歎於甬道的雄偉壯觀。
高達十米以上的甬道上並排分布著五扇石門,每扇石門大約寬90厘米,高約兩米。在巨大的甬道麵前,石門就顯得很小巧了。
同一條甬道內的每一扇石門之間大約有60厘米厚度的石壁間隔,並排立著五扇石門。每一扇石門上麵,都雕刻著很多的圖案。
但是看上去這些圖案都比較淩亂,至少從外形來分辨,完全看不出來是什麼。構圖淩亂,線條粗細不等,勾勒出來的完全是印象派畫風。
和最開始地宮大門上麵那些寓意和形象都很清晰的國畫風格來說,這些圖案就完全是讓人莫名其妙的一些東西。
無論是劉傑教授還是胡宗道,誰都看不明白。哪怕加上宋慧婷——好歹也算是繼承了爺爺宋明安的部分知識的小半個專家去,也還是完全無話可說。
“這究竟是什麼東西?”不光是孫明威感覺頭大,在場所有人都有點傻眼。
幸好每條甬道五扇石門上麵所雕刻的圖案,還算是能夠分辨清楚——分別是九種奇形怪狀的生物。但總算能看出來,這九種巨大的雕刻圖案是某種生物。
每個甬道的五扇石門上麵部分,都差不多有64個平方米的麵積,堪稱巨大。而上麵所雕刻著的圖案生物,也是巨大無比又纖毫畢現。
比起石門上麵的淩亂圖案,這些雕刻簡直可謂是美輪美奐。
關鍵是這些圖案上麵也不知道塗抹了什麼材料,全都在陰暗的地宮裏麵閃爍著綠幽幽的光芒,讓整個圖案越發的神秘莫測。
一個甬道上麵雕刻著的圖案就有五、六個平方米的大小,九個甬道可想而知了。特別是這種古怪的塗料,完全看不出來品種。
“這個……古時候有這麼神奇的塗料嗎?胡大師,可曾在古書中看到過類似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