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家都在仰著頭看甬道上麵的壁畫圖案,可是聽了胡宗道的話,卻一個個都扭過來,目光灼灼的改盯著他看了。
“胡同誌,到底是什麼情況呀?這半人半龍當中,難道還藏著什麼隱秘不成?”
“不是說半人半蛇的女蝸嗎?怎麼又突然變成半人半龍了?那是什麼怪物?”
“仔細看看,好像還真有點像是龍頭!你看那鱗片,好像真不是蛇呀!”
七嘴八舌當中誰也沒注意到,黑霧中響起來了輕微的“沙沙”聲。因為聲音很小,大家都沒注意到。
何況現在黑色的霧氣越來越濃鬱了起來,大家頭頂的礦燈有和沒有幾乎也相差不多了。勉強還能維持一點照明,但是照明範圍已經越來越小了。
從之前的3、5米下降到1、2米後,現在更是近在咫尺才能看清楚了。稍微遠一點,就是模模糊糊的隻能看見一道人影。
所以這時候大家說話都稍微大聲一點,通過各自的聲音來分辨說話者究竟是誰。
而現場的“沙沙”聲則比較輕微,大家一說話基本上就全部壓製住了。
“大家仔細看看,那上麵的圖案中是不是有龍鱗的外形?包括第三幅壁畫,第五幅壁畫和第七幅壁畫裏麵的龍鱗都比較明顯。”
順著胡宗道的提示大家再去看,果然都從中發現了龍鱗的痕跡。有了心理暗示再去看,果然越看越像是半龍人。
“大家可以再仔細的看看,這上麵最後倒數第二幅壁畫上麵的龍人身後的星空中是不是還有個影子?”
影子?
順著胡宗道的指點看過去,還真有人發現了星空的背景之後,恍恍惚惚的好像是有個模糊影子。不過大家之前或許有人看見了,也隻以為是壁畫因為年月太久斑駁的痕跡。
“再仔細看看,那個影子像不像我們最開始在地下城裏麵見到的那個龍形雕像呢?”
其實在這些人看來根本分辨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差別,龍形雕像和大家心目中的龍也是差不太多。因為在中華傳統中,有關龍的形象始終是固定的。
而在地下城所遇見的那個龍形雕像,和大家時常在生活中或者影視形象上的龍就一樣。所以胡宗道硬要說壁畫上的浮影和那個龍形雕像一樣,那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但是胡宗道接下來的話,卻讓大家大吃一驚。
“你們仔細看看,那個半龍人的形象和背景星空中龍的浮影,是不是也很像?”
這個你讓人該怎麼說呢?
要說不像吧,都是那種龍鱗龍頭的樣子!
要說像吧,不說龍的浮影有多模糊了,就是壁畫裏麵半龍人的形象實際上也不清晰。再加上畫在裏麵的樣子也不算很大,從底下看也看不太清晰。
否則最開始大家也不會在女蝸的心理暗示下,完全把這個形象當成了半人半蛇。實在是比較小,距離遠了也看不清楚細節。
所以現場沉默一陣後,大家還是紛紛認可了胡宗道的判斷:“胡同誌,你就說說,到底是發現了什麼吧?我們全都相信你,你是專家嘛!”
胡宗道並沒有故弄玄虛,直言不諱的指著麵前的九龍甬道:“無論是之前的龍生九子壁畫,還是現在的半龍人壁畫都指向一個答案。這座地下城的終極秘密,可能真是和秦始皇有關係的。具體你們之前所爭論的驪山秦始皇陵真假已經不重要了,隻要我們通過甬道,應該就能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