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是三皇五帝期間,夏官火正的官名。相當於大司馬的職位,統帥全國兵馬。後來不知道怎麼流傳,祝融就變成了火神,掌管天下的火焰。而傳說中的祝融石,就是和他的傳說有關係。據說要牽扯到祝融和共工大戰的時候,共工大家都知道吧?”
現場除了宋慧婷和劉傑教授,葉小璿和黨建華全都不知道,胡鐵軍則幹脆神神道道的站在旁邊,魂飛天外,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共工就是傳說中的水神,和火神祝融發生了水火大戰。最終共工失敗,怒撞不周山。但不周山上還有著很多的炎帝部族百姓,因此死傷慘重。祝融為之而淚流不周山,在很多的石頭上都留下來了印記。因為祝融是火神,所以他的眼淚都帶著灼燒,把石頭給燒紅了……”
“……此後,不周山祝融所哭過的地方留下來了一大片帶有火紅色條痕的石頭。這種石頭本身看不出來特殊的地方,直到後來有人無意間發現,這種石頭竟然是暖的。即便是冬天的時候,下了雪也一樣保持著暖暖的。雖然看上去像是石頭,但卻有著堪比玉石的溫潤。”
“而這種石頭本身誰也沒發現其中的玄妙,不論大小全都有著溫度。即便外麵冰天雪地,都沒辦法讓溫度下降。傳說是這些青石不光留下了祝融的眼淚,還有不周山上炎黃子孫的鮮血,所以這些青石從此又被人叫做血痕玉。雖然不是玉石,但卻比玉石珍貴的多。”
聽胡宗道一番講解後,大家這才都恍然大悟。即便是宋慧婷和劉傑教授也都知道一些相關的皮毛,可真正這麼徹底的了解,今天也是第一次。
宋慧婷更是不敢相信的看著眼前這些青石牆壁:“可祝融石不是早就已經已經傳說滅絕了嗎?就算是曆朝曆代的皇室,想要求一塊都不可得呢!偶爾流傳出來幾塊祝融石,也都是被當做稀世珍品而收藏,很少有現世的。”
“是啊,有關祝融石的記載很多,但是真正有實物的很少很少。”胡宗道頗為慨歎的看著麵前這幾堵青石牆:“很多時候我都在懷疑,這些記載是不是古人以訛傳訛的結果。不過今天看見這個,我終於是相信了。老祖宗的很多記錄,還真未必是忽悠。這就是曆史的見證!”
“哎,胡爺爺,您說是不是當年秦朝為了這個工程,把能搜集到的血痕玉全都找出來用掉了,才讓後世沒有了祝融石呀?”
“不能排除掉這個可能!這裏畢竟用掉了這麼多的祝融石,剩下的肯定就少了。”
黨建華連連搖頭:“這就是封建皇權思想的荼毒呀!明明都是屬於勞動人民的寶貴礦藏,卻被封建領主無謂的霸占揮霍浪費掉了。”
“沒那麼誇張吧?這也就是幾堵牆而已,又能浪費掉多少?我們應該從更全麵的方向來看待問題,這些也是古代文化遺產,不能簡單的否定。”
“哼哼,幾堵牆而已?”黨建華對宋慧婷的說法嗤之以鼻:“我們當前看見的是幾堵牆而已,但這是建成的。誰能保證這些建築都是一次性就能建築成功的?以古代的技術條件,恐怕浪費掉的材料是當前的十倍有餘!”
雖然黨建華說的話不好聽,但稍稍想想就知道這恐怕就是事實。
看看眼前的這幾堵用祝融石傾力打造的牆壁,再想想曆史上多少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想要求得一塊祝融石而不可得,頓時就讓宋慧婷感歎不已。
“果然不愧是千古以來第一個皇帝,就這份吞吐天下的霸氣,也是無人能及。”
胡宗道搖搖頭:“想一想秦始皇一生建造了多少工程,就知道他的氣魄雄偉了。鄭國渠、兵馬俑、阿房宮,萬裏長城……那一件不是彪炳千古的偉業?即便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屈指可數的成就!若不是阿房宮被項羽燒毀,怕是今天的世界上又要多一個奇跡景觀了!”
葉小璿一琢磨,可不是嘛!鄭國渠先不說,即便它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光耀全世界的偉大灌溉工程,對八百裏秦川沃土千裏奠定了無與倫比的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