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龍鱗 ?第207章:有發現(1 / 2)

這倒不是胡宗道瞎說,葛洪的鼎鼎大名在晉代,甚至晉代以後都是非常的有名。普天之下但凡有著修仙想法的道士或者其他什麼人,沒有不知道他的。

而葛洪所留下來的幾本著作,也全都是後人們推崇備至的寶典。其中的各個篇章,全都被人反反複複的鑽研,還有更多發散性的文章討論。

他的權威地位根本等於是古代的中科院,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科學院還有很多的專家學者,但葛洪老先生就一個人,說話也別算數。

經過胡宗道的一番解釋,眾人算是明白了葛洪老先生在古代的超然地位了。

何況有關太歲的信息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裏麵也有記載,相對不熟悉的葛洪而言,大家更熟悉李時珍的大名。

“這麼說來,太歲就是靈芝的一種嘍?還是什麼肉靈芝!可民間俗語中,那麼多和太歲相關的話,又怎麼解釋呀?”

胡宗道擺擺手,道:“這個民間俗語中所謂的太歲,和古代醫書上麵的太歲並不相等。這種太歲實際上又稱之為‘歲陰’的,是古時候人們定義的一種星體。最早的時候,出現在《荀子&;;儒效》篇中。

“不過隨著時光的流轉,有關太歲星的信息,逐漸發生了演變。原本的太歲星,慢慢變成了一種神祇信仰,同時還伴隨著傳說。據說太歲星運行到什麼方位上,那個相應的方位下麵就會出現一塊肉狀物體,是所謂太歲星的化身。

“在這個方位上動土的話會驚動太歲星,這就會引來特別嚴重的麻煩。而由此,又演變出來了避太歲的信仰。也就是從占星術當中分化而來,但在戰國時期常常被混淆在一起。一直到了漢代,才算是明確了下來。

“也正是從漢代開始,人們逐漸將太歲視為君王。譬如東漢王充的《論衡》一書中,就有‘太歲之意,猶長吏之心也’的話;南宋時祝泌的《六壬大占》當中,也有‘帝王係命於太歲、後妃係命於歲之陰’的記載。

“到了清代,更是在《協紀辯方書》當中,歸納出來了一個總結:‘太歲,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就是說太歲為貴神,其所在之向當然也是尊貴吉利的,但黎民百姓卻因為太歲所在的方向太過於尊貴,反而必須避開,才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

“因而太歲在古代並不是凶神,反而是一位保護神。明代的《三命通會》中有記載,說:‘真太歲,又名轉趾煞,要大運日主與太歲相和相順,其年則吉;若值刑衝破害,與太歲相戰克則凶。與太歲相順則吉,相逆則凶’。

“清末民初的時候,我國的命算大師袁樹珊也說過:‘夫太歲,至尊,非煞也’的話。意思全都是一樣,太歲是很尊貴的存在,可不是什麼煞星之類的東西。民間的很多俗語和傳說,往往都是錯誤的理解了太歲。

“其實古時候那個所謂太歲的化身,那個肉狀物體,往往就被認為是肉靈芝太歲。僅僅就外形來說,也是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這是李時珍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