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承祐殞命(1 / 2)

話說慕容彥超帶兵出城之後,行至汴梁城外七裏店,下令紮營下寨。慕容彥超待在軍中無事,自覺鄴城之軍距此尚遠,便吩咐手下,讓四周的坊鎮拿出酒食,犒勞三軍。

單看這一條,慕容彥超便不會取勝。明著裏是讓鄉鄰****,實則是暗示手下為禍鄉裏,此種做法必會有失民意,又能如何取勝?

劉重進、侯益率軍作為後應,也都出京,駐紮在離汴梁不遠的赤崗。如此,和慕容彥超軍、汴梁城裏的禁軍互為犄角,也算互相能夠照應。

兩軍待了半日,沒見到鄴城軍到來。

慕容彥超甚是高傲,認為郭威等人畏懼天兵,不敢前來。思量一番,決定率部繼續先前,來到了離汴梁較遠的劉子坡。

忽聽斥候來報,鄴城軍已離此處不遠,慕容彥超便下令就地駐紮,按兵不動。

汴梁城外各部行軍備戰之時,皇宮內的小皇帝也沒閑著。

李業等人對劉承祐進言說道:“陛下,臣以為:為震懾郭威叛軍,樹立皇家風範,請陛下親出汴京,慰勞禁軍將士。如此,不光軍心大振,也可現實聖上的雄心,讓郭威等人見識一番。”

劉承祐一聽,甚是有理,便去稟明李太後。

事已至此,李太後認為皇帝不能一再的糊塗下去,一錯再錯,苦苦勸解道:“郭威等人是皇家故舊,若非逼迫甚緊,家族被滅,何至如此!此時隻要守住都城,下詔寬慰,平其冤屈,厚葬家人,給郭威等人一個交代,郭威必會遣散眾兵,此戰自解啊!到那時,君臣名分可以保全,更不會傷及無辜,請皇上慎勿出兵啊!”

劉承祐一聽,心裏甚是窩火:承認郭威等人是冤枉的,那不就等於是朕錯了嗎?朕乃真命天子,怎會有錯?

衣袖一揮,命聶文進等人護駕,徑直出了汴梁城。

李太後自知苦勸無果,皇上已要出門,急急又派遣宮中內侍,告誡聶文進:“鄴城軍距離汴梁很近,務必留心,保護好皇上。”

聶文進欣然答道:“有臣等隨駕,必萬無一失,就算有一百個郭威,也將悉數擒拿!太後何必多心?”內侍無法,徑自離去。

聶文進即駕車來到七裏店,看慕容彥超已率眾離開,回頭對皇帝說道:“慕容將軍真乃忠義之士,已經驅兵前進,必將給鄴城軍以迎頭痛擊,郭威等人必將束手就擒。”

李業、聶文進等人都是酒囊飯袋之徒,怎會有深謀遠慮,隻憑主觀臆斷,就想決勝千裏,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轉眼追至劉子坡,恰好遇到慕容彥超,在軍中逗留一番,又值日薄西山,便要啟程回宮。

彥超送少主承祐出營,皇帝臨行時高聲說道:“陛下在宮中無事,請明日再蒞軍營,看臣破賊!臣其實不必與他們一戰,隻要在兩軍之前加以嗬叱,賊眾自然散歸。”

劉承祐一聽很是欣慰,便還宮酣睡了。

郭威等人行軍也到此地,同樣聽聞汴梁中出兵到此,郭威因為京城中親屬被害,報仇心切,想一鼓作氣,消滅眼前的慕容彥超軍。

謀士魏仁浦,拉住了他說道:“將軍,我軍方到此處,不知敵方虛實,禁軍不堅守汴梁,也不互相照應,此時隻有一部軍隊出現,看似輕敵冒進,但極有可能是想誘敵深入,圍而奸之。若將軍貿然出兵,容易中了計策,不如修整一番,打探消息,再來定奪。”

郭威一聽,不無道理,命眾將士不可輕舉妄動,先探聽虛實,再做計較。

這一夜,相安無事。

第二天早起,皇帝劉承祐用過早膳,心裏念叨著昨天慕容彥超的話,又想出城觀戰。

李太後聽聞,連忙過來勸阻,但禁不住皇帝年少輕狂,定要去督軍觀戰,隻能眼睜睜看他離去。

出了汴梁城門之後,忽然拉車的禦馬無故失蹄,險些將車架掀翻,幸虧扈從人多,連忙將馬韁勒住,但此征兆不詳。劉承祐沒有顧及這麼多,一心隻想著慕容彥超大破鄴軍,將反賊郭威等人擒住,遂整理一番,繼續前行。

一會兒,來到了劉子坡,立馬高坡之上,看兩軍交戰。

鄴城郭威率眾軍從北而來,慕容彥超領禁軍南麵相迎。

寒風撕扯著旌旗,戰馬發出了嘶鳴,雙方將士目視前方,手握刀槍,嚴陣以待,大戰一觸即發。

這時,北麵鄴軍之中,打馬走出一員大將:其人身長八尺有餘,虎體狼腰,豹頭猿臂,身姿挺拔如蒼鬆,氣勢剛健似驕陽,劍眉下一雙璀璨如寒星的雙眸,闊腮旁半圈濃密似鋼須的蒼髯,掌中一柄青龍大刀,胯下一匹黃龍駿馬,麵色沉穩,不怒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