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穿越了!(2 / 3)

雪淺汐再失去意識時,想到了這句話。

雪淺汐的身體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經脈重塑,雜質排除,浴火重生!

“五行相生(英文名稱:mutualgenerationoffivephases),指的是事物的相互資生、促進或助長的關係,其規律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中每一“行”都有“生我”、“我生”的關係。五行在中醫理論中是指構成天地萬物的五種基本物質,用以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世界是物質多樣性的統一體。

“生”就是相生,含有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相互助長的意思。“克”就是相克,含有相互克製、相互製約相互抑製的意思。五行的生克,說明事物的運動變化並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聯係的、整體相關的。

五行相生,五行之間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關係。其規律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隋蕭吉《五行大義?論相生》解釋:“木生火者,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長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陰之氣,潤燥流津,銷金亦為水,所以山石而從潤,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潤而能生,故水生木也。”直觀解釋為:木材燃燒生成火,火燒了木頭成為灰土,土中有金屬礦物,銷金可以為鐵水,銅水,水能灌溉樹木。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裏,依附著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妙哉妙哉,果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沒想到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小姑娘,竟有如此之悟性,實乃可造之材啊!”說話的是一個威嚴的男聲。

如果雪淺汐醒著的話,肯定會震驚異常。

隻見雪淺汐身前,一個光團,在變來變去,一會兒是青龍,一會兒是白虎,一會兒是朱雀,一會兒是玄武。

鳳凰涅盤,浴火重生。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投身於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重生。垂死的鳳凰投入火中,燃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為美麗輝煌永生的火鳳凰。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返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中,被稱為“涅磐”。

涅盤是佛教教義,其為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粗淺地講,就是除盡了煩惱,達到不生不滅,永久安全和平、快樂寧靜的境界。

《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於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

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語言:無名者說,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萬象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萬物與我合一,隻有聖人能做到!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聖人,反之,不是聖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才成為聖人,所以聖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聖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說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空,空為萬法,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一不異。所以通達空境的聖人總是勘玄機於先兆,隱未來於變化,將東南西北上下六合統攝一心,過去未來同成一體。古來今往都是一樣,窮本極末,沒有二致。將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這就是佛經裏說的“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脫也無盡,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於保持契會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萬法冥然一體的真理。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別,我與萬物實質一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後歸宿。涅磐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後,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天女說: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脫也無終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