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了2000冊,隻賣給省部級高幹和極高級別的研究員?還要登記身份,入冊、編號?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個年代,沒有******武藤蘭,一本金瓶梅竟然被當成了內參。”bottle鄙夷的揶揄。
“嗯?”
“沒事沒事。這次內部秘密出版的版本,沒有此處刪略多少字?”bottle問道。
“是全本,未刪減一字一圖。”
“哦?那後來,國內出版的版本還有未刪減版麼?”
“有。1989年6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齊魯書社出版了《金瓶梅》崇禎本會校足本,由王汝梅會校。出版目的是僅供學術研究。這是《金瓶梅》崇禎本問世以來第一次出版排印本,一字不刪,200幅插圖照原版影印。此書發行時有限製,原則上指售給各大圖書館和大學中文係教授、文學研究員以上職稱的研究人員。”
“哦!你們這些大學教授有福利了。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普通百姓?國內普通百姓什麼時候才能肆無忌憚的看到未刪節版本啊?”bottle口中帶刺。
唐冬至並不以為意,“國內至今沒有公開發行未刪節版。不過,各種各樣的刪節本倒是大行其道了。”
Bottle說,“百姓想看的是裸男,結果國家卻隻肯給一個太監。”
唐冬至說,“現在信息這麼發達,海外全本也不少,香港夢梅館、台灣裏仁書局、新加坡南洋出版公司,都有全本刊印,想要獲取,也非難事。”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你剛才說的沒錯,別人越是不讓人做什麼,這人卻偏偏就想去做什麼,壓製的越緊,反彈的越猛。不說這個了,越說越生氣。我們還是書歸正傳,看看這本天下第一奇書跟我們的關係吧。”
唐冬至說,“好。我們繼續。”
Bottle點點頭,“我有一個疑問:既然當時在明代是以手抄本為源,想必當政者想追宗溯源,順藤摸瓜查出作者身份,並非難事。”
唐冬至嗯了一聲,“第一奇書,之所以稱奇,我認為,這本書的作者在當時如何自保,也是一奇。你所說不錯,隻要順藤摸瓜,即可查到書的源頭。可是,這本書從麵世之日起,作者身份便成了一個無法揭開的謎,不得不令人歎止。有一點可以肯定,書稿流出之前,作者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他既要讓這本書流傳下去,又要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果真做到了。這真是令人叫絕。”
Bottle問道,“您是說作者動筆之前便已籌劃周詳?”
唐冬至點點頭,“不錯。他寫本書的目的,便是有意要有所影射,形成社會輿論。而輿論的形成,在現代傳播學看來,必須要流通方能可以。他選用的是以奇絕之內容,吸引當時的文人雅士,然後以手抄傳閱為途徑,達到傳世之目的。”
Bottle又問,“那他是怎樣做到既能令書流傳,又不暴露自己身份的呢?”
唐冬至搖搖頭,“如何掩飾自己的身份,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查清的。我想,你先祖保守的秘密,必定與此有重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