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雲也是在幼時,翻看師門手劄的時候偶然翻閱到這部塵封的曆史。那時的他,也被這位前輩的絕世風采所打動,心生向往。
當時還年幼的他,通過文字感受到這一切後,覺得神奇,便默默記住了其中的內容。不是刻意為了日後能夠將此修煉成功,隻為了紀念那值得謳歌的崢嶸歲月而已。
而這位前輩在臨終之前,才緩緩地將這段往事和盤托出,並且自己親手將《歲暮神訣》刻印在案。
然而每一個修煉此功法的人,必先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本命太歲。依此進行性命雙修。按照這個條件,鬼麵樓開展了漫長的尋找太歲的旅程。
但是,太歲這種世之奇偉之物,又豈是那麼容易能夠獲得的。
於是乎,盡管鬼麵樓上上下下自此以後不斷派遣高手探名山,訪深幽,卻皆是一無所獲。仿佛這種東西來自虛無,也歸於虛無,從來不曾出現過一般。
在耗費大量的資源之後,縱使是鬼麵樓,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於是搜索工作便平緩了下來。畢竟一個門派的興榮,是很多因素共同努力的結果。
李牧雲沒想到機緣巧合之下,竟然能獲得無數先輩都沒有獲得的一個太歲。此時他內心的激蕩是可想而知的了。
想著擁有太歲之後,就能修煉《歲暮神訣》,從而走上人生的巔峰,李牧雲整個人都不禁開始顫抖了起來,不是他內心不夠強大,是這份機緣實在太驚人了。
雖說以上都是武林之事,其實那位前輩在世俗界也擁有很大的名聲,當初他劍出深山,有一腔報國之意,卻中道崩殂,不得不退隱山水之間。
李牧雲讀過那位前輩的許多作品,而所有作品中讓他最是神往的便是那一首: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李牧雲一直覺得這首詩文筆優美,對仗工整。寫出了身為刺客的另一種磅礴大氣,那正是屬於鬼麵樓的一種精神。更是寫意風流之中,將鬼麵樓世世代代所傳承的意境完美的表達了出來。
是的,當李牧雲上學之時,第一次在課本讀到此詩,認識到李白這個人物之後內心的震驚真的是沒讓他當場吐出一口老血。
他是萬萬沒想到堂堂詩仙李白竟然會是鬼麵樓的一位前輩,在史料中,他明明是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詩人啊!
但是曆史記載的東西往往都不盡真實,帶有許多水分,最後的真相都是禁不起人們細細推敲的。
仔細一想便可知道,若李白真的是一位瘦弱文人,又如何能輾轉沃土千裏,在整個泱泱華夏都留下自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