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燕京,李牧雲長久以來其實都是心中帶有許多期許。
畢竟,這裏擁有著最為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許許多多慷慨悲歌同樣也是在這裏一幕幕地流傳了數千年而川流不息的。
而說起華夏文明的起源,就不得不說起龍這個神奇的物種了。
在華夏,龍作為所有人的精神信仰般的存在,一直都為人所讚歎敬佩。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基本可以看到有關於之的事物或者歌謠。
而無數典籍之中,同樣是記載著有關於它們的信息。
這些都是從古至今,人們對於龍的描述之中的記載。當然,也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但也足夠彰顯出龍作為華夏兒女心中最具神話色彩的靈獸的形象。
帝皇,一直以來都被稱為上天的象征,名為天子,都是有所根據的。就比如始皇帝的那麼一句:“寡人受命於天,當壽永昌。”
雖然始皇帝最終暴斃而死,但是他作為第一個將整個華夏的宏偉藍圖統治起來的人,身上的龍氣卻也是最為凝重的。
這也是為什麼從古至今,一直都會有那麼一群修煉者,不斷地圍繞在帝皇的周圍,輔佐他們。
這一群人叫做附龍之臣,往往真正的有道行的修煉者是不屑於做這種人的。因為皇帝本身除了在俗世中至高無上的權柄之外,本身是沒有任何力量的。
而在深宮後院之中為這樣一個普通人服務,也有違他們道家的修煉者一貫清靜無為的形象。
當然,所謂的清靜無為在後來天地元氣的枯竭之中,也已經漸漸演變沒了。許多的修道之人為了爭奪物資,展露了自己猙獰的麵目。
不過,縱觀曆史長河之中,為這些帝皇服務的修煉者們,同樣是有著一群出彩超凡的人物的。比如當初輔佐那位崛起於阡陌之中的乞丐皇帝朱元璋的劉伯溫,以及後來的袁天罡師徒,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牧雲同樣相信,哪怕現在已經是新型社會了。但是百足之蟲尚且死而不僵,就這些瞻仰著龍氣壯大己身的特殊存在,相信一樣應該還是存在於世間的。
而李牧雲在成為了先天宗師之後,坐上飛機,逐漸熟悉著那股全新的力量,感受著在高空的空氣流動,卻也已經沒了當初在去H省時的那股心悸和害怕。
而後的那些浩瀚星空的牽引之法,也隻是高人在不斷的推演之中的摸索結果。
專機同樣是飛的很快,並沒有消耗太多的時間,隨著飛機駛過高空,穿過雲間,李牧雲和歐陽婉儀終於是抵達了燕京。
……
另一邊,在李牧雲乘坐著飛機顯得有些怡然自樂地搖頭晃腦,四顧周圍高空之中漂浮的白雲,以及腳底下鬱鬱蔥蔥的山河森林的時候,遠在星美的方菲,也正伏案在側,看著自己書桌上和王家將要合作的文件信息。
此時她的心中同樣是非常震驚,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從遠處突然吹來了這麼一陣“財風”。
王家作為大家族,當然是不會幹脆了當地出來,和星美合作各種信息。而是委托了他們手下的一個集團子公司,和方菲直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