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拖車(1 / 2)

天剛蒙蒙亮,徐海就帶著自己的父親和二哥出了城,過了海河來到那座大院子,高樂和周奇他們已經在門前迎著了,行過禮,沒什麼寒暄直接領人到了菜園子。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在正房的小客廳裏,六個人已經落座,其他孩子在廂房念書。聽著外麵朗朗的書聲,徐大人已經平靜下來,徐進還是有些激動,徐海在旁邊有些得意。徐德勇是第二次來這裏,上次是房子剛建成的時候,這些孤兒在此落戶確實自己也付出了努力,如今看著孩子們健康成長,並且有了如此成就,他也是頗感欣慰,尤其是注意到了牆上的橫幅--“格物致知,修身齊家”,若有所思。

“徐大人,零件是分開打製的,最後組裝的3天隻有雜造營的兩位師傅和我們四人,這些天都沒離開過,所以保密沒問題。”高樂開口第一句話打消了徐德勇的疑慮。

“很好,裝的東西有多重?”

“一萬斤。兩匹騾子兩萬斤也可以勉強拉動,這東西太大,太顯眼,沒有拉出去試驗,一般的溝坎小坡應該也可以過,這裏有一個縮小模型,用一隻狗拉著500斤鐵塊在野外試過。”高樂跟徐大人解釋,那邊徐海跑到牆角,拿開擋著的木板,裏麵放著一輛縮小版的履帶拖車,一隻手輕鬆的拖著,展示給他父親和哥哥看。

“作為戰車和運輸車輛都比較合適,這可是我想出來的。附帶的這件東西我們管它叫千斤頂,比較適合車輛維修。”徐海還是有點少年心性。

“是嗎?”徐德勇有些好奇的看著小兒子。

“確實如此,有一次我們在一起談起北征問題,小海認為如果板子能隨時墊在車子下,打仗時的輜重運輸就輕鬆了,我當時還笑話他,不過高樂倒是很支持他的想法,後來他們就跑一邊琢磨試製,還就讓他們搞出來了。那個千斤頂好像是馬明自己搞的,這次請工匠們順便造了出來。我在這裏就是打下手,幹重活的。”周奇笑嘻嘻的說給那父子聽。

徐德勇今年50了,以前也是孤兒,很早就跟朱棣南征北戰,辦公時威嚴,跟這群孩子們倒是從來很慈和,而且也沒那麼多規矩,大家跟他也就比較隨意。

“按說明年徐海準備會考,本不應該讓他在這些事上多費心思,不過他也是將門虎子,對軍事方麵十分上心,我怕硬要攔著,胡思亂想反而不美,這事還請徐大人原諒。”徐海聽高樂這麼一說,暗自感激,偷偷看了父親一眼。

徐德勇武將出身,大兒子早亡,二兒子如今也是百戶,一心希望這小兒子能考中個舉人,那自己這輩子也算無所求了,這小子雖然聰穎,但非常貪玩,也讓徐德勇時不時頭疼。想想皇上的心思,如今這個拖車運用好了的話絕對是個征戰利器, 徐德勇沉思片刻,“這次老三幹的不錯,回頭送你匹好馬,但事情到此為止,剩下的交給你哥哥辦就可以了,你就安心念書吧。馬明,周奇你們倆就臨時跟徐進把此事辦妥,周奇先不要去水軍那邊了,如果還想去,辦妥了此事再去更好,徐進,你帶人把東西拆了弄回雜造營,把事情安排妥當,我跟高樂說點事兒。”

很快屋裏就剩下兩人,靜靜的半天沒人說話,高樂神情一直十分自然,徐德勇暗暗點頭,“牆上的字為什麼沒有後麵一句?”

高樂沉吟片刻,似乎在組織詞句,“大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真能做到格物致知,已經比登天還難,我們都是孤兒,生逢盛世,又有幸承蒙大人這些年傾力關照,已經是天大的福分,再有個6、7年孩子們也都大了,希望那時這些兄弟們能成家立業。如果我們這幾年有機會再掙下些家產,讓姐妹們風風光光的出門子,那就更好了。治國平天下怕是力所不及。”

“安排了他們,那你自己呢?”

“謝大人關心,到時我也不大,有這些年的經驗,世道又這麼好,謀生應該沒什麼問題。”高樂起身行了一禮。

“這幾年我確實十分關注你們,尤其是你,這些孩子能有今天,你功不可沒。”

“大人誇獎了,如沒有大人關照,我們一群孩子活著都成問題,如何能有今天。”高樂起身深深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