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夜色(1 / 1)

朱瞻基好久沒有鬥蟋蟀了。那是他在南京時的主要愛好。在北京他的娛樂主要是射獵、書畫。西域幾年軍政繁忙,嬉戲之心盡去,這些大都放下。今日回到書房,忽然興起,揮筆作畫,《天山風雪射獵圖》。畫罷擲筆,心中暢快。雖然手有些生,但自覺意境不同。端詳片刻,轉身而去。內臣王振上前觀看,心懷激蕩,久久不肯離去。

十一月初,遠航船隊回港,損失超過兩百人,還有三艘大船,包括一條蒸汽帆船,而且收獲極少,絕對是入不敷出。大家商議了一下,撫恤金加倍,孩子免費入學。

出了事兒大家難過,家屬更是擔心,然而海上生活就是如此,一群人遠航的熱情反而更加高漲,更多地投入到對海船的加固改造上了。

船隊出事兒讓天津衛百姓有了談資,同時更多的是擔憂埋怨,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這些人是天津衛的孩子和驕傲。也有商家前來勸阻,讓眾人感動。十二月,消息傳到浙東楊氏族長楊明啟耳中,晚上忍不住多喝了幾杯酒。

楊明啟三十八歲,自六年前接手這個位置,日子就沒好過。楊家立足浙東近兩百餘年,所經風雨無數。蒙元南下時,算是大劫,然而族中先人應對得當,反而乘勢而起,愈發繁盛。雖然偶有屈辱,可比起家族興盛那算得了什麼。

元末亂世,群雄並起,他曾祖眼光獨到,各方都有聯絡,卻下重注在朱重八身上,自此朝中明的、暗的楊係官員無數。可這個窮皮出身的家夥遷富戶充邊,讓楊家損失慘重。建文剛好點,碰上朱棣這個更狠的王八蛋,靖難清洗株連,根枝被砍大半,祖父鬱憤而死。

父親小心經營,略見起色,然而那群宦官下西洋,自家南洋走私生意大受打擊,加上持續的遷富戶,父親未滿五十撒手人寰。

比起他們,自己這更慘,先是傳統紡織受到衝擊,緊接著高麗、日本航線受挫,和自己家族長期合作的幾股海盜倭寇被滅,使持續多年的便宜耕地來源斷絕。這一切還沒有結束,攤丁入畝,加上大量佃農遷往新地,當這些被強製實施時,楊明啟一口血噴出,昏迷數日。

即便如此,楊氏樹大根深,如今朝中也有重臣,可這一切並非楊氏一族的遭遇,那些人也無能為力,可謂非戰之罪。朱家的混蛋自不必說,楊明啟掌舵後發生的一切似乎源頭都指向海河邊的一群孤兒。難道就讓這群翻身窮皮逍遙?密室中一頭華發的楊明啟仰天悲呼:“列祖列宗,何以教我!”

小院擴大很多,煉丹坊更得到了非常大的擴建,得皇室的特許,各種材料沒有限製,雖然有人監控,可有些東西不是什麼人都明白的,即便讓他們現場盯著看,恐怕也不知道是搞什麼,何況不在現場。比如張誌宇和柳大華等人最近忙活的小型火力發電,目的是有線電報,然而順道搞出來的東西就不那麼簡單了,小型的電弧爐,衝壓設備,電動車床,硝酸製備等等,雖然不能量產,目前也足夠了。終於在年底,電報係統還是搞出來了。

永樂二十二年春出發的船隊並沒有放棄遠航計劃,隻是安排的船隻較少。

四月,由工部馬明主持,北京至天津衛的電報試驗線路開通。雖然還很簡陋,卻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大明非軍功不封爵,且隻有公、侯、伯三等。五月,朱棣封馬明靖安侯,彰顯其功。朝中有異議。朱棣言,轄疆域,在軍政,軍政皆重在運輸與通信。馬明主持拖車、鐵路、火車、電報,解決快速運輸與通訊,滅北元、轄西域,繁榮新地多賴於此,此乃開疆拓土,守戰之功,自本皇登基以來,馬明功績無人可及。眾人無言。

馬明現在領工部侍郎,然而職責沒變,更多的時間他在教學,他在教工匠和太監們一些機械和電的知識。當然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是內監,這方麵馬明把握得很好。

七月,朝臣進言,請皇孫守南京,朱棣未允。十月,西域、北海、努爾幹、南京電報相繼通信成功。十一月,換防的西域官兵回京,多入京營和三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