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新家(1 / 2)

又是一個新年,大院裏人口不少,卻顯得有些冷清。故土難離啊。

移民軍戶已經確認,不久,西域換防和草原輪牧的將士會來此駐守。整個天津處在一片離別的愁緒當中,同時伴隨的還有忙碌和怨懟,破家值萬貫嘛。

說實話,大家不願出去麵對多年支持、愛護他們的父老鄉親,包括張四虎。移民是自己的家鄉父老,而且去的還是蠻荒之地,大海航行又風險莫測,這一切擱誰也不好受。安撫工作隻好由高樂和徐大人做,看著每日高樂滿臉疲憊的回來,兩位妻子也不好受。

“夫君,明天別去了,歇一天吧。”巧兒心疼。

趙萱給高樂端上杯水,“就是,這事兒是皇上定的,必須走,誰去誰不去的不也由徐大人安排嗎?”

高樂一口幹了一杯,“我倒是不累,就是口渴得厲害。”趙萱趕緊又給到了一杯溫水端上。

“徐大人是老人兒,很多事兒他更抹不開麵子,歲數又大了。再說去了也安心一些。”高樂依然是那麼平靜。

趙萱拿著熱毛巾給高樂擦臉,滿臉柔情。高樂留的是三縷髯,並不長,仍然像當年那麼年輕,比那時更沉靜迷人。高樂輕輕摟過劉巧兒,三人靜靜擁著。

公元二年二月二十,大明皇帝親自到天津衛,在三岔河口設宴,為眾人送行。海河邊上哭聲一片。

剛過而立之年的皇帝目送著眾人遠去,心中滋味誰人知。他手中拿著一份折子,並沒有打開,輕輕撫摸,“去海河書院。”可用的人材才是高樂他們留下的最寶貴財富。

經挑選的一衛人馬加上軍戶,人口數量達到近五萬,總船隻數量達到二百二十六條,糧食十五萬石,農具物資無數。船隊用遮天蔽日來形容恰如其分。青鳥等人看到這一切時感覺是震撼和擔憂,然而此時局麵並不能由他們控製。

渤海灣近岸處還有一些薄冰,但並不影響航行,船隊緩緩遠去。

大家漸漸適應了海上生活,在高麗稍作停留,駛向日本國。雖然經過了一些風浪,總算有驚無險得到了島國,大隊人馬並沒有靠港。張四虎下去耀武揚威了一把,順道裝上了十萬石大米。大明的船隊真的嚇壞了島國上的原住民,倒是新來不久的高麗和女真興奮不已。隻不過大家已經無暇顧及那裏的狀況了。

閑話少敘,船隊穿過島北端的海峽,隨著洋流和季風向東而去。不久,彙合了等候多時周奇船隊。一切按照預定計劃前進,精心選擇的航線,小有波瀾,卻一切有驚無險,沒有任何損失,經過四十二天的航行,安全抵達目的地---樂州。

人們登上陸地,喜極而泣,哭聲一片,嚇壞了前來迎接“夏”族。

夏族,是大明學者認定的,青鳥和族人欣然接受這個說法。學者初步認定青鳥部落祖先是夏朝東夷部落,後來部落中融入了部分殷商時期遷居過去的人。至於為何過去?如何過去?還沒有準確說法。不過據船隊老火長的說法,如果是被逼無奈,給他個大獨木舟,立塊帆他就有可能飄過來。張四虎很相信他的說法,因為那家夥當過多年海盜,海上逃命經驗無人能比。

遠處,有一座新建的城寨,土石結構,占地極廣。田裏麥子即將收割,更遠處還有棉田,極目遠望,隱約有村寨。好一派人間樂土。新來的移民心中大定,漸漸歡快起來。

當年小院眾人異地歡聚,激動的心情無法自抑,然而還有更多的安置工作要做,暫時顧不上敘舊。

待一切初步安定,大家再次團聚,已經十幾日過去了,夏播已經開始了。

大家所住地點,是城中一角的獨立院落,製式與海河大院一致,隻是規模更大。在大書房,當年的三十七人,除了毛欣明、孫秀兒,三十五人齊聚。桌子上排著一個沙盤,展示著周邊地形、村落,大家聚在周圍。

主管斥候的王永剛解釋道:“這是從我們所在城寨開始,周邊兩千五百裏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