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樂州資料非常多,這些日子一大班人馬在整理。如何對待樂州,朱瞻基要考慮得很多,也很頭痛。那裏是新地,可以采用督司世襲,或者是樂王世襲,這類方法名頭很多,隻是麵上不太好看。此次高樂回來第一個要求就是,請求大明直接管理,派駐官員,讓很多人一肚子話堵在肚子裏,都說不出什麼。內閣也就樂州問題反複討論,意見不一。
今天,新的地球儀擺在了禦書房,《天下全輿總圖》也即將完成。大明的天文地理學家忙得很,他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個完整的新世界展現在眼前。
朱瞻基又在圍著地球儀轉,這已經成了他的一個毛病。樂州分南北,好大的疆域。朱瞻基好眼饞,可他覺得吞不下去,洋州那塊飛地已經讓他覺得撐得慌。
高樂輕輕地說:“不派點人先占著嗎?”
朱瞻基搖頭,“用不著,稱臣就可以了,太遠了,朝貢貿易可以換來任何想要的東西。”
中國曆來不是閉關自守的國家,和平時期,對外貿易一直頻繁,隻不過采取的是民間貿易與朝貢貿易並行。唐以前以北方陸路貿易為主,因為經濟重點在北方。宋以後以海上貿易為主,經濟中心在南方。到現在,大明有兩個海上對外貿易中心,天津和廣州。另外一個路上的對外貿易中心正在逐漸恢複--西安。大明強大的生產能力導致它的紡織品、瓷器、茶葉等等必須尋找銷路。
“那裏的金銀非常多,可以以金銀做鈔本,來支撐寶鈔。”高樂的建議捅了公元皇帝的心窩子。
朱瞻基回頭凝視高樂,“你擔心歐羅巴人?”
高樂點點頭。
朱瞻基圍著地球儀轉動,沉思,手指在地球儀上,“他們會占據這裏?”
高樂還是輕輕點頭。
朱瞻基搖頭歎氣:“你們就不會讓我歇會兒?”
這時的歐羅巴,是一個孕育變革的年代。與中國的中央集權方式不同,這裏的最高統治者是教廷,教皇就類似中國的皇帝,教廷擁有最多的土地、人口和武裝力量。采取的統治手段有點像漢武帝的“推恩令”,通過爵位的分封使各封建主實力不斷減小。然而自從與異教徒作戰失敗,加上內部分裂,教廷的威望日漸下滑,大的封建主勢力逐漸強大,與中央集權(教權)對抗的欲望逐漸膨脹。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時代變遷最敏感的文人活躍起來,輿論先行,高舉“複古”大旗,反對教廷,投入地方勢力旗下。
“和方孝孺的做法異曲同工。”朱瞻基聽完高樂的解釋總結道。“分裂不是挺好嗎?”
“太分散阿拉伯人就會強大,繼續占據東西商路,向東會侵擾大明,向西會逼得那些人到處亂跑,像土匪強盜,繞過這裏或者這裏,同樣有可能影響大明。”
朱瞻基陷入沉思。
奧斯曼帝國的部隊已經集結在大馬士革以南三百五十裏處,部隊十二萬,其中包括最具戰鬥力的四萬奴隸騎兵。在地中海的戰場,火炮已經比較普及,但前膛火槍應用並不算多,麵對騎兵的衝鋒,那東西並不比弓箭強多少。“瘋牛”部隊是全火槍部隊,發射速度也非常快,大規模的騎兵衝鋒是唯一可行的戰術。
大馬士革的那支部隊並未放在穆拉得二世的眼裏,他真正擔心的他們據城而守,自己的炮火射程與他們差距較大,久攻不下,遭到別人的稱火打劫。深夜,在營地裏,他和謀士們商議,思路漸漸清晰起來。夜已經很深,穆拉得二世清晰準確的下達著命令,分派任務,大軍明晨出發。
黎明前十分寧靜,空氣異常清新,穆拉得一夜未眠,走出營帳,深深呼吸,舒展著身體,轉身眺望著東方,等待著一絲曙光的出現。
耳邊傳來空氣撕裂的聲音,“敵襲!”,鋪天蓋地的炮火籠罩了大地,劇烈的爆炸聲中,穆拉得暈倒在地。
大明以前有一種火器叫“一窩蜂”,屬於多管火箭,對付集群目標很有殺傷力。今天“瘋牛”就以改進後的“一窩蜂”作為開場白,實施炮火覆蓋,十幾萬人的營地,占地方圓數裏,瞄準都用不著。
今天,樂州陸軍部隊各種火炮經過了實戰的充分檢驗,輪流發射,中間也有部分損壞。炮擊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沒有人對他們發動攻擊,偶爾有幾個慌不擇路士兵衝過來送死。“瘋牛”帶著部隊緩緩退去。
安達盧西亞,汪達爾人的土地,阿拉伯勢力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後據點,南臨地中海、直布羅海峽和大西洋,優美而富饒。七百年前,七千穆斯林戰士揮舞著彎刀跨過海峽,徹底占領伊比利亞半島,近三百年,由於“綠衣大食”的分裂敗落,北方的天主教國王依次獨立,由於西班牙國王忙於內部調整,曾經的占領者在此殘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