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夢想(1 / 2)

年輕人喜歡把父親作為競爭對手,尤其是成功的父親,反過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摹仿。高海起身緊鎖門戶,熄了燈,趟回炕上,給自己找了個題目,開始心算,漸漸的外麵的世界他感覺不到了。

其實,類似的情況在新洛陽大院也存在,不過那裏的男主人大都不到處跑,情況好許多。在女多男少的樂州,加上有母係氏族的殘留,這現象是一種普遍存在。劉巧兒當初定的家規,如同一把戒尺,高懸於小院眾人的頭頂,時時提醒著大家,不至於太走譜。

樂州的海軍分兩麵,周齊麵對太平洋,手裏基本屬於老式艦船,這裏並沒有太多的戰爭要求。主要用於護航,威懾日本國、南洋諸國以及南樂州。新天津的海軍由周齊的副手帶領,但統一歸劉天祥管理。目前,西歐是樂州的戰略重點,新天津、亞速爾群島和直布羅三個基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直布羅,劉天祥等年輕人這些天可沒時間喝酒,就一個字“忙”。周海波雖然不錯,但在劉天祥心中還是不如弟弟高海。其實他也知道,高海屬於怪胎,在很多方麵無人能比,周海波如此年紀,後勤、參謀方麵已經非常出眾了。可人心就是這樣,沒辦法。

張四虎、劉飛虎他們並沒有離去,隻是躲在遠處看著年輕人忙活,非常必要時才提點一下。年輕犯錯誤是難免的,老一輩的保駕護航確實是這些年輕人的幸運。

每次戰爭似乎都需要一個導火索,或者一個正大光明的借口,一篇聽了讓人熱血沸騰的檄文。其實有等於沒有,但絕對不能沒有。

大明公元十一年十二月初八,阿不海汗國率先吹響了戰爭的號角。

十二月初十,教廷部隊在大馬士革集結完畢。

十二月十一,東正教國家的部隊登陸小亞細亞。

雄踞歐亞數百年的奧斯曼能堅持多久?

北京瑞雪紛飛,皇宮之中粉狀玉砌。朱瞻基饒有興趣的關注著戰事的發展,書房中還有太子朱祁鎮、馮君武、張輔和王振。太子和樂王高洋出生時間相差不過一個時辰,過年虛歲就十四了,對於皇朝的接班人來說,今天隻是一節課。

“祁鎮,你來說說看法。”待大家看完戰報,朱瞻基直接點名。

王振是太子洗馬,歐洲又是親曆過,指點太子那是必然,最近西方動蕩,王振更是經常講解,所以朱祁鎮對此倒也胸中有數。“西方動蕩,有利於我大明。他們把奧斯曼瓜分了之後,自己恐怕會打起來,他們分出勝負,某家勝出,一統西方,對我大明就不利。”

老將張輔暗自點頭,太子聰穎寬厚,是大明之福。馮君武心中也在拿太子與高洋比較,在治國方麵的教育,高洋顯然還不能相比,高樂包括小院的長輩不願意讓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

“你是說不讓他們分出勝負,那如何做呢?”朱瞻基並沒有滿意。

朱祁鎮略思索一下,關於此事王振也有過講解,不過他覺得還是不太明白,而且也不知合適不合適,於是說道:“如何做我想不太清楚,但我覺得最後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麵比較合適。”

朱瞻基心中滿意,還是接著問:“三國鼎立,一強兩弱,最後還是統一。大一統的局麵不是你想看到的。”

太子毫不猶疑的說:“我覺得樂州的艦隊似乎有意造成這種局麵。”

馮君武如雕塑一般低眉不語。朱瞻基瞄了王振一眼,心中暗笑,並沒有說話。張輔心中不快,將王振暗自鄙視一番,太子武事教育由自己負責,眼下這既是政事又是武事,如此回答也太說不過去了。看到皇上不語,正要開口,就聽太子“噢,我知道了,如果我們暗中支持阿不海,就成了兩強一弱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