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鴨子嘴丘吉爾(中)(1 / 2)

原來這個叫丘吉爾的家夥,是一個雲遊詩人,本來這一職業也算得上是個風雅的藝術家。可是這個丘吉爾所作的詩篇,偏偏和風雅二字完全不沾邊。

幾個月前,他來到帝都以後,便發表了幾篇口氣極度狂妄、氣勢卻又很宏大的詩歌。這些詩歌的內容大都是歌頌凱撒帝國的無敵形象,以及征服世界的決心,華麗奔放的詞藻中對他國的蔑視,簡直可以說是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

本來這些按道理是因該挺迎合威靈頓的心思的,可這裏畢竟是帝都,各個國家的人(主要擔心那些密探們)多入牛毛。這些詩歌,凱撒帝國的人聽了倒也罷了,可聽在人家耳裏,你說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受?

於是威靈頓便指派了一位負責外交的大臣,秘密的去會見了一下這個“大詩人”丘吉爾。目的,其實也就是想警告一下他,讓他不要如此囂張。

可誰知道第二天,丘吉爾就發表了一篇措詞更為激烈的長詩。詩中以寓意的形勢,暗示著江山代有人才出,凱撒帝國的未來,絕不能拘泥於現在這些不思前進的掌權者手中,曆史必定由那些青年才俊們去開創。

這首詩在凱撒帝國的青年階層中廣為流傳,得到了他們強烈的共鳴,帝都在很短的時間內,竟然成立了數個信奉丘吉爾這種思想的青年學社。

帝都警備大臣下令徹查,可這些學社都是打著詩歌流派或是文學研究會的外包裝,加上學社中的骨幹成員大都又是帝都的名門望族和朝中權貴的子弟。警備大臣就是想強製處理,也會投鼠忌器,於是事情就拖了下來。

等威靈頓發覺事態嚴重的時候,帝都已有近三分之二的青年都或明或暗的加入了這些學社中,其中甚至包括威靈頓的三個王子。

於是威靈頓隻好用強硬的手段勒令這些學社全部解散,並下令捉拿蠱惑人心的丘吉爾,並交由帝都司法署審理。

青年人的叛逆心理當然不會甘心就範,當硬的不行時,他們就會采取軟的措施。這些組織紛紛由明轉暗,並著手萬一丘吉爾被處以極刑時,策劃某些較為偏激的行為(不外乎遊行示威之類,難不成天子腳下,他們還敢劫法場不成)。

看似基本解決了的情況,在審理丘吉爾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原來丘吉爾此君口才極佳,一通旁征博引,歪理邪說下,帝都司法署的那些法官們,竟然被他辨的理屈詞窮。加之,邱吉爾的行為最多也隻能算是個偏激了一些的憤青,想要具體定罪,卻找不出相關的章程律法。於是到最後,隻好暫且關押著。

那些獲知此事的學社青年,紛紛舉行集會,把帝都司法署圍了個水泄不通,抗議這種極度幹涉人身自由的行為。

司法署長請示了威靈頓後,一陣商議,仍是一籌莫展。而外麵的抗議之聲,卻越來越嚴重,警備大臣幾乎連午睡時,都會被這種驅之不散的噩夢驚醒。無奈之下,威靈頓隻得下令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