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五年春,即公元1642年3月,當南京城裏的百姓在春寒料峭中互相拱手相依,柔美的秦淮河夜夜笙歌四起的時候,大明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東北的鬆山被滿清韃子攻破,多年的苦心經營毀於旦夕之間,中流砥柱洪承疇、祖大壽落入敵手,更遑論死傷相藉、屍橫遍野的悲慘景象。西邊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獻忠的大西軍攻城略地,不斷蠶食著大明的疆土,而位於北京紫禁城裏的朱由檢雖然意圖重振朝綱,日夜勤於政事,卻也因積重難返,回天乏術了。
順著南京城的秦淮河一直南下,當月亮剛剛升起時啟程,聽著小曲、嗑著瓜子,大約在東方漸白的時候,北岸就會出現一個寧靜的小村莊,它安詳靜謐的躺著這裏幾百年了,這就是三家村。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三家村地界不大,算上這幾年外來的人攏共也就百十來號。鄉親們除了平時種田養雞外,還有一門看家的手藝,調製胭脂。據說當年元末亂世的時候,老祖宗們就靠著這門手藝活了下來。當紅藍花盛裝綻放時,村子裏的媳婦們、姑娘們就趁著大太陽還沒出來的清晨,把那一朵朵美豔嬌羞的花朵摘下來,放在青瓷的大甕裏反反複複的杵,再經過熬製、去黃、晾曬、調膏、成粉等工藝,裝進特製的瓷罐裏就成就了一瓶天然無鉛的胭脂。當夾帶著花草香氣的胭脂淡掃在舊院那些才色絕佳的女孩臉上時候,自然也就成就了十裏秦淮的歌舞升平。
許鎮離三家村隻有箭步之遙,附近的村落也多到這裏來趕集,特別是每逢十五月圓夜,趕集的人們要等到太陽落了山,吃過夜市才匆匆的散去。
這一天正逢十五,不過離太陽落山還早著呢。集市上自然人流不息,熱鬧非凡。幾個男子正圍著一個賣花的女孩打趣,本來趕集的人從四裏八鄉而來,什麼人都有,賣東西呢講究的是和氣生財。青年男子三兩成群的趕集要說想買什麼倒也未必,可是見了有點姿色的女孩免不了的打趣幾句,隻要不過火、不動手也沒什麼大礙。不過今天這個賣花的女孩顯然絲毫的不退讓,眉頭緊鎖、眼露凶色。這一來那幾個男人倒更加來勁了,不停的拿著一些不堪話來挑逗女孩。
“你這可不。。不。。好看。小心啊.嫁不。。不出.出。。”
“不出去。”旁邊一個尖嘴猴腮的同伴實在聽不過去了,幫他把話補充完整。領頭的男子一臉的壞笑說道“二胖,不怕。大不了咱們犧牲一下,我這啊還缺個小妾疊被鋪床呢。”二胖就是那個說話結巴的人。尖嘴猴腮的男人接話道“大哥,不如把她給二胖,省的晚上沒人陪著說.說。。啊。。話”二胖被人取笑了就圍著圈的追著尖嘴猴腮那個人打。周圍的人抿著嘴看熱鬧,反倒一時間沒人理會賣花的女孩了。
突然一陣殘紅飛揚空中,女孩揚手把籃子裏的花都扔了出去,紛紛砸向了幾個男子。二胖也停了下來,頭上還殘留一朵鮮豔的紅花。女子突然哭出來“你們全是壞蛋,流氓,陪我的花。”她這一哭不要緊,把為首的男子弄楞了。“姑娘,可不帶這麼賴的,花是你自己扔的。”“你們不欺負我,我能扔嗎?”說罷女孩又哭起來,比原來的聲音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