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休伊特教授你好,”一位女記者被允許提問,“我是福克斯新聞台的記者,請問你會向人們公布這本福音書的現代英文版嗎?”

“不會,至少近日不會。”教授回答得很肯定。

“那請問您認為這本福音書所講內容的可信度有多大呢?”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事實是這樣,福音書這種東西其實是一種十分獨特的題裁,它不是精確的曆史記錄,也不是純粹虛構的作品。它是兩千多年來基督神學對耶穌其人其事這一特定曆史事件做出的解釋,它要傳達的是基督徒的教義。所以就沒有所謂的真假之分。現在基督教在《聖經》裏流傳於世的這些所謂“正經”的福音書,實際是那些在教會形成之初人們創作的教典藍本,經過教會按教義的變化刪除、改動、重新創作,在公元367年才最終由亞曆山大城的主教阿塔那西烏斯確定下來的。”

“謝謝。”女記者坐了下來。

“好,下一位。”

一位坐在中間的男記者接過了話筒,說:“教授您好,我是《泰吾士報》的記者,請問,這本書是否依然可能被羅馬教廷看作是‘偽經’?”

“當然是所謂的‘偽經’。”休伊特教授笑到,“羅馬教廷隻承認《聖經》,從不認可《聖經》以外任何有關於耶穌·基督的文字。而且,在這本古卷裏提到了耶穌曾經愛一個女人勝過愛他的教徒,曾經和一個凡人結婚。在現代教廷和廣大基督教徒們的眼裏,這是荒唐的,是對耶穌神性的褻瀆。”

“偽經”,是指那些不在“正典”範圍內的,沒能經過教會批準收入《聖經》經文之列的經文總稱,和“正經”相對。曆史上,出現過許多教會所謂的“偽經”。而曆史上的這許多偽經的出現,證明了在基督教早期,在正統的信仰觀念尚未產生之前有關神學的矛盾和爭論。比如說《聖經》中的“福音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實,在耶穌時代之後的幾個世紀裏,在基督教蓬勃傳布的年代,出現了許多版本的福音書,保存了許多耶穌同時代目擊者關於耶穌言行的各種見證。但經過曆史的變遷和教廷的有意識“修導”,一些福音書消失了,另一些福音書被做為藍本,受到刪改或者再創作,之後慢慢取得了“正經”的地位,也就是現在留下來的這四卷福音書,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當然,留傳下來的所謂“正經”,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基督教成熟後的“正統”教義,最大層度地維護了耶穌基督的神性,以及方便了教會傳教的需要。而休伊特教授開這個記者發布會的意思,就是想告訴大家他發現了馬可福音的真正藍本,而且,裏麵還包含著一些被曆史刪除的、不為世人所知的東西。

在休伊特教授回答完記者們的提問,準備散會的時候,最後扔下了這樣一句話:“諸位,對不起,剛剛我還忘了講一點。這本古卷裏還說,在耶穌複活、升天之後,瑪利亞生下了耶穌的骨肉。之後,瑪利亞離開了耶路撒冷,在當時被稱作高盧的法國,耶穌的血統開始留傳。另外,書中有這條血脈的詳細記錄。”

聽完休伊特教授冷不丁說出的這句話,在場的人無不倒吸一口冷氣。原來這才是休伊特教授今天要拋出的重磅炸彈!當大家從驚奇中反應過來的時候,“教授,請問?”

“教授,你的意思是要根據其中的線索找到耶穌的血脈嗎?”“教授,請不要走?”

在大家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休伊特教授已經走出門外好遠了。

幾個小時過後,休伊特解讀出古卷神秘內容的消息通過電視、報紙、網絡以及廣播迅速傳遍了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