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怪事連連(5)(1 / 1)

進入川北,樹木陰森,山路漸漸陡削,小道極多,蕭霖不期望在路途追上莫懷仁,決定趕到廣元去等,哪裏是出川必由之路。

馬到劍門,天色已暗,這裏山路崎嶇,絕壁千丈,任你有多好的武功,到了飛鳥難度的大劍山,也是頭昏目眩,腳下戰戰兢兢,一不小心,下麵就是舍身之處。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唱《蜀道難》:

噫籲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

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這詩就是寫這裏。傳說出生在川北江油的李白也是一位武林高手,他眼中的劍門如此之險,自然不是吹牛皮。

蕭霖不敢大意,當夜借宿在山頂的梁山寺,這梁山寺建在劍門七十二峰的桃花峰與逍遙峰之間的“舍身崖”上,一座山間小寺廟,隻有主持和小沙彌二人,香火不旺,二僧過的甚是清貧。這主持乃一得道高僧,見蕭霖孤身一人天黑趕路,極力留他住宿,叫小沙彌打掃好房間。用過齋飯,蕭霖隨意在廟裏參觀,見廟宇破舊,菩薩泥胎斑駁,問道:“這廟為何如此冷清?”

主持道:“施主有所不知,這梁山寺也曾香火鼎盛,香客如雲,隻因後來周圍的潑皮滋事,僧侶難安,紛紛到別處去了,故此冷清下來。”接著老和尚講了一段寺廟過去的典故。

話說這梁山寺規模雖小,卻大有來頭。本朝初年,跟隨太祖的一位身經百戰、屢建功勳的將軍,因見太祖殺徐達、劉伯溫等功臣戰將,富貴難全,性命難保,於是棄官出家,隱姓埋名,來到這梁山寺削發為僧,法名枳鬆。

枳鬆沉靜寡言,待人和善、精通佛學,深得寺內眾僧擁戴,被大家推選為主持。一天傍晚,枳鬆一人在廚房裏做飯,不料來了一位約莫30歲的女施主。那女施主雖衣著樸素,但眉清目秀,美麗動人。她見枳鬆身材魁梧,紅光煥發,便問道:“我看師傅氣度不凡,相貌堂堂,胸有才略,何苦來這深山老林苦苦修行呢?”枳鬆一言不答。那婦人又說:“小婦人年前喪夫,孤身一人,家有薄產,若師傅有意還俗,永結伉儷,也好安度後生。”此時枳鬆有點惱怒。一向嚴守佛門規戒的枳鬆強忍怒火,心平氣和地說:“我皈依佛門,萬象皆空,請女施主好自為之。”那婦人無論怎麼勸,枳鬆都無動於衷,依然專心做事,好像眼前沒有任何人一樣。婦人見言語不濟事,便上前一步動手去拉扯枳鬆的衣袖。這時枳鬆瞋目大怒,掙脫了身子,舉起捍麵杖驅趕。婦人轉身即跑,縱身跳下險崖。枳鬆心想,一個出家人竟鬧出人命,佛法怎容,於是他也縱身跳下崖去。

原來那位婦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有意來考驗枳鬆的。經過這一番現場考察,證明枳鬆是虔誠的弟子,觀世音用一朵祥雲接他上西天極樂世界去了。枳鬆跳下去的懸崖便被當地人稱之為“舍身崖”。

此後,梁山寺也曾興旺了許久,後來成祖大肆搜捕“前朝遺孽”,梁山寺慢慢就清冷了起來,常常被周圍的無賴騷擾,僧侶苦不堪言,紛紛離寺出走,到別處掛單去了。

這神話般的故事多半是寺廟的和尚們為了紀念這位將軍高僧而杜撰出來的,肉身成仙自古能有幾人?

“枳鬆?這名號恁地奇怪。”蕭霖對佛門之事無多大興趣,夜來山寒,老和尚熬不得夜,三人各自歇息。

蕭霖睡至中夜,突然有人在廟外山上大叫:“抓采花賊啊!抓采花賊啊!采花賊藏在梁山寺裏。”

蕭霖心裏蹊蹺,如此荒山,誰知他蕭霖在這裏落腳?他見主持和小沙彌房間都沒動靜,一人走出廟外,月光下遠遠的山上有一群山民在大聲呐喊,一見他走出寺門,叫聲更亮,蕭霖感覺這背後有人搗鬼,起身幾個縱躍,向前趕去,這些山民模樣的人一見他追來,發一聲喊,四下裏奔逃,蕭霖展開輕功,上前抓住為首之人,月光下見這人滿臉彪悍之色,不像一般的山民,心裏頓時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