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人生博弈各選擇(1 / 3)

閩浙高速公路上,一個由清一色黑色奔馳組成的車隊行駛在車流之中,顯得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最中間的車上,一人緊閉雙眼,對窗外的田園景色毫無欣賞之意;旁邊之人則是小心輕微的呼吸著,生怕動靜太大打擾到閉目之人。

“嗶…”的一聲,車載電話響起,旁邊之人接起電話,便很快地將電話遞到閉目之人的身前,輕聲地提醒:“文總,夫人電話!”

文軒從思索中回神,拿過了電話。

“喂!你從上海回來了?”

“是,剛到家!聽你的話音…怎麼談的不好嗎?”

“哦!沒什麼,有點累…你和爸爸說了關於王書記的事了嗎?”

“沒有,爸最近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坐在二樓的窗邊坐著看窗外,也不想別人打擾,我隻和他說了點調查的事,別的就沒多說,怕打擾到他。”

“那就先別說了,等哪天我過去看他的時候找個時機再提吧!你調查的怎麼樣了?有什麼線索了嗎?”

“算是有了,就是根據房產登記的這條線索去查,嘉興那邊要統一換領房產證了,我想這個或許是個好機會。我是想問問你,嘉興市建委那邊你有沒有認識的人。”

“嘉興…有…我現在在回杭州的路上,等我到杭州再幫你聯係!”

“好!”

掛下電話,文軒輕歎了口氣。心裏不住地又回想起和王書記單獨的談話。他已經感覺到,這是一場難言勝利的博弈。

昨天,場景還是曆曆在目。

古樸的擺設、老舊的家具,烘托著主人的懷舊和節儉;書架上密密麻麻的藏書,顯示著主人的博學。這是一個不大的客廳,簡單的茶幾兩頭擺放著簡單的椅子,似乎是專門用來會客談事之用。牆上並無過多裝飾,隻是放著幾張相框,相框中的一個年輕人帶著學士帽在一座歐式建築前留影。

他與王書記在那簡單椅子兩頭就座,茶幾上沒有酒杯,沒有糕點水果,有的隻是一隻紫砂壺和兩個杯子。王書記慢慢的斟茶,文軒則等待著王書記首先開口。

“我們福建也是茶葉之鄉,嚐嚐我這鐵觀音的味道如何!”說著王書記將那茶杯遞給文軒,自己獨自品了一口,悠悠的說:“有到是青水高山,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你品這茶比你們杭州龍井如何?”

文軒喝了一口:“各有千秋。”

“要是讓你選一樣作為你的待客之茶,你會選哪個呢?”王書記低飲著說到。

“恐怕不是那麼好選!”文軒將茶杯放在了茶幾上。

“哈哈!”王書記大笑一聲,放下茶杯拿起了茶壺,“選茶,就要知道茶的味道。其實,這茶味三分於茶,三分於水,三分於壺。”

“還有一分呢?”

“還有一分就來自你我的這顆人心了。”

“人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喜一方的物。這地域文化,社會環境都會對我們選茶產生影響,就像你們杭州的偏愛龍井,福建的就比較喜歡鐵觀音;其實,這茶於茶之間,區別本不大,都是能讓人享受的好茶,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你我的私心偏向哪一方了。你剛才說不好選,我看你的內心一定是首選龍井的。”王書記再次的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文軒當時是十分的納悶,這王書記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為何要講著茶葉的比對之言。見王書記飲完合上杯蓋的那一霎那,文軒問到:“您對茶的比對之言真的是見解獨到,那不知…”

“你是想說,不知和項目的事有何聯係是嗎?”王書記打斷了文軒的話,而文軒也是有點無奈的點了點頭。

見文軒點頭,王書記放下茶杯說到:“其實,你不覺你們兩家公司就像是龍井和鐵觀音嗎?各自都有獨特的優勢,就像兩種茶都有各自的滋味一樣。剛才我問選哪一種茶,其實,如果是我,我就兩種都要,這樣總能有一種能討好別人。新城的開發何不是如此呢。你們有多年的經驗和豐富的執行能力還有出色的創意;他們呢,有雄厚的資本能經受得住虧損的風險。如果以此為契機,把你們都引到我們這個市裏,作投資的話,得到的肯定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那我們何樂而不為?你說是不是呢?嗬嗬!”

伴隨著王書記的笑聲,文軒終於知道王書記為什麼要夾在自己和張立林中間了,看來他是想利用自己和張立林的矛盾,來個漁翁得利,將兩家的投資都拉來,為他自己的政績加分。

文軒當時聽完王書記的話語,隻是答應會考慮福州方麵的意見,但具體的事項需要董事會決定。雖是搪塞之詞,以應對當時的場麵,王書記也未必聽不出,但這也是亦真亦假之事,所以王書記當場也沒再說什麼,隻是叫文軒回去好好的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