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跪伏在始皇帝麵前,把地圖徐徐展開,督亢山川交錯、河流縱橫,看的始皇帝目不轉睛。地圖開至卷尾,閃出一抹藍色的幽光,始皇帝尚未分辨出是何物,荊軻已經扯住他的衣袖,朝他胸膛捅出致命一擊。
兩人相隔半個身位的距離,始皇帝又被荊軻拉住袖子,理應避無可避的殺招,卻落空了。怎麼可能?荊軻事先做過精密的推演,如此近的距離,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擒住始皇帝或者將其刺死,為了保證不讓獵物掙脫,他還特地設計了抓住始皇帝衣袖的步驟。
壞就壞在始皇帝的袖子上,今天乃是大典,他穿著的不是普通朝服,而是隆重的禮裝。袖口是層疊的布褶,始皇帝向後的躲避動作沒有受到荊軻揪扯的影響,不過是把長袖拉開罷了。
由於雙方激扯的力量太大,始皇帝的衣袖斷裂,他得以起身逃跑。這時候始皇帝最好的選擇是直奔殿外,那裏有持劍帶戟的宮廷護衛。但是殺手出身的荊軻反應敏捷,追擊的很迅速。如果始皇帝跑直線,沒幾步就會被爆發力很強的荊軻趕上。他隻有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繞著殿內的柱子跟荊軻捉迷藏。
刺殺其實已經失敗,不過荊軻還有挽回敗局的機會。資治通鑒上這樣記載:“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
秦國的大臣們沒有見過這種陣仗,事情突發後,他們都呆若木雞,不知道如何應變。按照秦國的律法,上殿伺候秦王的大臣不可以攜帶任何兵器,指甲剪也不行。大殿之外的帶刀侍衛,無詔不得上殿,始皇帝現在全身心都用在逃命上,發口諭的時間實在騰不出來。原本為了保護他安全的製度,此刻變為作繭自縛。
論起單打獨鬥的能力,處居深宮大內的始皇帝肯定比不上荊軻有經驗。大殿的柱子就那麼幾個,荊軻很快就摸清了始皇帝逃跑的線路,追的他到處亂竄。始皇帝占著熟悉地形的優勢,為什麼還跑的如此狼狽?
作為秦國的君主,始皇帝身上隨時佩有寶劍,這是帝王威儀的象征。就因為是象征,所以它的觀賞價值大於實用價值,為了彰顯帝王的氣度,這把佩劍做的很長。始皇帝想把它抽出來護身,可是因為運動當中,胳膊為了保持身體平衡,做功行程太短,不足以拔出劍來。同時因為拔劍的動作,影響了始皇帝跑步時的甩臂,自然就速度就慢了下來,幾次都是堪堪躲過荊軻刺出的匕首。
始皇帝笨拙的拔劍動作,讓群臣焦慮不已,有幾個武將比較有經驗,扯著嗓子幫始皇帝支招:“王負劍,王負劍......”他們提醒始皇帝把寶劍推至身後,使劍套傾斜,方便拔劍。
伴著一聲龍吟,始皇帝終於利劍出鞘,他下意識的向後揮臂,竟然砍斷了荊軻的左腿。這是活該荊軻倒黴,他剛從柱子後麵閃出,對始皇帝的反擊,根本沒有準備。荊軻失去左腿的支撐,奔跑的慣性使他栽倒在地,
良機一失再失,命運的天平開始完全向始皇帝傾斜。荊軻奮力擲出手中的匕首,這是刺殺始皇帝的最後機會。斷腿處傳來撕心裂肺般的劇痛,影響了荊軻的出手,匕首中柱而止,始皇帝終於死裏逃生。
荊軻已經徹底失去威脅,始皇帝卻還驚魂未定,他舉起寶劍,連劈帶砍,把荊軻分屍於秦殿之上。
刺殺始皇帝的準備不可謂不充分,但荊軻還是失敗了,就因為生活裏有意外的存在,你永遠不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在天意麵前,尋找任何理由都是蒼白的,我們唯一知道的,就是始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秦舞陽被如何處理的,史書上沒有做交代。能夠死的舒坦點,恐怕都是他的奢求。
始皇帝下令:“馬上增派軍隊趕赴趙國,大軍即到,立隨王翦破燕。”他差點小命不保,又在外使麵前丟人現眼,恨不得將燕國盡屠之。
立在秦國大殿之上,始皇帝麵容猙獰,他高舉尚在淌血的寶劍,狀如狂魔,對著瑟瑟發抖的群臣怒吼到:“我現在是秦國的王,日後是天下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