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照夜白(一)(1 / 3)

東南亂起,王受命即行,日行二百裏,十五日到達嶽州城,兵貴神速,如王者幾人?

五千疲敝之騎,戰七萬士氣正旺之賊,一戰而勝,追亡逐北一日一夜,賊首鍾相倉惶水遁,如王之勇,天下幾人?

五千鐵騎,奔襲百裏,摧敵膽,燒戰船,如王之忠,天下幾人?

恩結黃佐,意釋楊欽,信任如總角之交;存恩義,撫孤弱,如王之仁,天下幾人?

五百孤兵,直搗敵巢,斬種相、擒子昂,東南砥定。武陵大捷,靖康興盛之始也!

封武威郡王,流光閣功臣第四!

——《流光閣功臣譜》

嶽飛率領五千騎兵,一天行二百裏,日夜兼程,趕往前線。

在路上多耽擱一天,反賊便會壯大一天,星星之火一旦成燎原之勢,麻煩就大了。從全國形勢來看,官家一手廣開財路而求富,一手整軍改製而求強。官家的諸多措施非常英明,假以時日,大宋輝煌可期矣!嶽飛受皇恩深重,自然要一心報國。東南叛亂,官家力排眾議,任命自己出任兩湖製置使,嬛嬛沒想到,百官沒想到,自己也從不敢這樣去想的。官家需要的是東南的穩定,官家需要的是快刀斬亂麻,自己怎能不鞠躬盡瘁?

長江,長江到了嗎?

一條藍絲帶在前方飄蕩,定是長江了。

長江邊上,荊湖北路治下鄂州知州率領州城大小官員,過岸來迎。稍事客套,嶽飛急問道:“常德府情形如何?”

知州麵有難色,道:“這些天,反賊氣焰囂張,亂民蟻聚,據說已達十萬人。而且,周邊的州縣也有不穩的跡象。昨天,反賊大小戰船百餘艘,想衝出湖口,被堵了回去。”

嶽飛望著江岸邊的一百多條大小船隻,道:“給你兩個時辰,把我的騎兵運過河去!”

兩個時辰,要將五千軍馬全部送到對岸,如何辦到?

知州哀求道:“嶽大帥,能不能再多給些時間,再多一個時辰也好啊!”

嶽飛手握定國劍,斬釘截鐵道:“不行,隻有兩個時辰,否則軍法從事!”

鄂州知州早就聽說了定國劍的事情,他也清楚定國劍是用來做什麼的。殺賊,普通的刀劍就能辦到;殺百姓,或者連刀劍都不需要;那麼,定國劍是用來做什麼的就一清二楚了。

知州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正想去布置,嶽飛又道:“這些船本帥征用了,都派到嶽州去,由你去做工作!”

知州聽到這話,好懸沒昏過去。昏過去倒好,隻要還能動彈,就得執行命令的。

嶽飛轉身吩咐張憲,他自己帶領親兵衛隊第一批渡河,張憲率領大隊,立即趕上。

站在船上,一手握劍,一手摩莎著照夜白的鬃毛,嶽飛突然有了些“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如果不是沒心情,也許可以斟酌一手詩詞呢!

過江之後,快馬加鞭,一日一夜行三百裏,三天之後,也就是九月二十一日,嶽飛到達嶽州城。

城內大小官員,包括荊門軍、漢陽軍、武岡軍的主官,都在城門前候著,城中百姓夾道歡迎。

嶽飛本想快速到州衙議事,卻也不想拂了百姓們的一片好意,在陣陣歡呼聲中,緩轡而行。

州衙前,一名鄉紳代表,送上一碗黃燦燦的酒:“願將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嶽飛接過酒碗,一飲而盡,將酒碗倒扣過來,示意已經喝盡,振聲道:“嶽州的父老們,嶽某定當不負父老期許,掃滅叛賊,還大家一個清平世界。”

人群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

“請父老們告訴常德府的親人,首惡之外,餘皆不問。嶽飛若違此誓,形同此箭!”兩手微一用力,雕翎箭折為兩半。

嶽飛這樣說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推敲的,決不是信口開河。百姓受鍾相等人蠱惑,上當受騙,不過是想吃上一頓飽飯,百姓何辜?這樣做可以瓦解敵人的實力,穩定局勢,還可以贏得民心,為下一步的作戰打下良好的基礎。

歡呼聲中,一名古稀老者抱著一個長長的畫軸,拄著拐棍,由一名童兒扶著,顫巍巍的來到嶽飛麵前,道:“嶽將軍義舉,老朽代表家裏的親人,在這裏給您叩頭啦?”

說著,老人就要下跪,嶽飛連忙扶住老人,道:“老人家,萬萬不可如此!嶽某怎當得起啊!”

老人望著嶽飛,布滿了斑點的老手不停地摸著畫軸,似乎非常舍不得。老人又道:“將軍,這是老朽祖上繪製的地形圖冊,也許您可以用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