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郊(一)(1 / 2)

靖康五年正月十八,世祖高皇帝親祭南郊,告昊天上帝、太祖太宗:將順天膺命,征伐西夏,開絲綢之路而富國,收河套之馬以強兵。

靖康之世,郊祀隆而慎,非軍國大事而不祭;赦不輕下,行天之道,使罪人受刑伏法。

嗟乎,聖人之政!

——《世祖本紀》

回到大內垂拱殿,趙桓連下三道聖旨:

“金牌傳招:熙鳳路大總管吳階進京述職,不得遲誤!”

略知朝廷典故的人都知道:用金牌傳大臣入京,不是此人獲罪於朝廷,就是國家有大事要發生了!

“開國侯、駙馬都尉嶽飛,扔回捧日軍團任都指揮使!江南振武軍團升一線軍團,就地擴充兵源,調防京城,原捧日軍團都虞候張憲調任振武軍團都指揮使!江南再成立一個二線軍團,賜名建昌!”

嶽飛早晚會重新啟用,此在情理之中;在這個時候,升振武軍團為一線軍團,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敕令沿邊六路經略安撫使,檢查糧倉、補充不足,據實上奏。”

這分明就是要打仗了嘛!

趙桓吩咐,宰執不必回府,就在大內用膳,然後還要會議的。說完話,回後殿用膳。

今日,政事堂偏殿的氣氛很沉重,樞密使張叔夜帶著兩名副手也來蹭飯,主人不熱情,客人無所謂。吃飯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說話,那哪是在吃飯,更像是在嚼蠟啊!七名宰執,包括趙鼎在內,都是城府很深的人,講究一個榮辱不驚,泰山崩於前而麵不變色。思緒要在肚子裏抻開來,撕爛了,揉成一團,再抻。如此這般,反反複複,直到心有定計,這才肯說的!

剛吃了兩刻鍾,內侍過來宣招,看來,陛下還真急呢!

李綱端起茶杯,漱漱口,道:“走吧!”

宰執更衣,入垂拱殿議事。

趙桓心情很激動,真的是坐不住,站著說道:“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朕意已決:征討西夏,並且朕決意親征,此事無須再議!招諸位卿家來,要商議的是,怎樣把這一仗打好,都說說吧!”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李綱身上,李綱眯著三角眼,注視著空洞的前方,慢條斯理地說道:“要說,打一仗也不是打不起。東麵要防備金國,西邊要大打,往少了說,需要動用五十萬軍隊。五十萬打六個月,嗯,最多六個月,長了就不行了!”

首輔宰相表示同意,次相副相再無異議,樞密院那邊三人也頻頻點頭,出兵的事情就算定下來了。

秦檜卻道:“出兵可以,陛下親征,幹係重大,臣以為還是慎重些為好!”

趙鼎接著說道:“臣認為,陛下不可親征。”

七名宰執異口同聲,都反對趙桓親征!

趙桓急道:“朕仔細思量過,欲用吳階指揮此次戰役,朕即使親征,也不會幹涉指揮事宜的。應該沒有比吳階更合適的人選了!諸位卿家想過沒有,吳階領軍,其他三位大總管會不會心服?”

宰執們思忖著官家的話,曲端與吳階有隙,不但不會心服,也許還會有掣肘的事情呢!

“此仗必須眾誌成城,或可成功,朕不去,誰可遣?”趙桓問道。

是啊,這些大總管,除了陛下,哪個能擺弄,哪個肯任你擺弄?李綱不行,張叔夜不行,其他人就更不行了。

宰執們麵麵相覷,沒有人出來說話,最後就算默許了。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張邦昌,他問道:“請問陛下,最終準備達到什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