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健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當初那副皺皺巴巴,看起來有些破損的畫,此刻卻被裝裱一新,紫檀木的畫軸,灑金寬邊雲紋,配合寫意山水,更顯得磅礴大氣。
張子健也讀過關於裝裱方麵的書,裝裱書畫一般先用紙托裱在繪畫作品背後,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後安裝軸杆成版麵。
而傳統裝裱更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製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折頁四大類。
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後的用途,都隻有托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而畫心的托裱是整個裝潢工藝中的重要工序。
尤其是舊書畫的重新裝裱相當困難,首先要揭下舊畫心,清洗汙黴,修補破洞等,再按新畫的裝裱過程重新裝裱。
因為曆代傳世及出土書畫作品,或者由於裝裱不佳,發生空殼脫落,或者由於在流傳過程中被撕斷,或者收藏保管不善,或者由於長期埋於地下朽爛疊粘,或者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紙、絹畫心變黑黃,其墨色暗淡無光,或受潮發黴被蟲蛀鼠咬等,以致筆墨汙損殘缺,糟朽斷裂破碎脫開等,無法再懸掛欣賞、研究。
一般年代愈遠的作品,受傷程度愈重,這就需要重新裝裱。重新裝裱必須經過精心揭裱修複,做到修舊如舊,猶如枯木逢春,才能恢複古書畫作品的“原貌”,其功效等同於再次創造古舊書畫的藝術生命,並再現原作的藝術風采,有益於欣賞收藏,延長古舊書畫壽命。
但古舊書畫重新揭裱時必須是良工高手。
明代周嘉胄在《裝潢誌》中說:“前代書畫,傳曆至今,未有不殘脫者。苟欲改裝,如病篤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劑而斃。所謂‘不藥當中醫’,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前代的書畫,經過許多朝代的流傳保存至今,沒有不殘脫的。如果想重新裝裱,改換裝潢,就像患了重病去請醫生醫治一樣,醫生的醫術高明,就能隨手藥到病除,迅速恢複健康;醫生無能,病人服了藥會誤事死亡。所以說:“不用藥,保持病人的原狀,是中等的治療,亂用藥不如不用藥”。
同樣道理,古代的書畫珍品,沒有遇見優良的裝裱工,寧願保存殘脫的舊畫,以免在重裱時,被劣工揭損裁毀等。
而張子健這幅畫,本來年代久遠,再加上保存並不完善,所以存在有汙損,要想讓這幅畫重新煥發原來的光彩,難度還真不是一般高。
盡管常老在書畫裝裱界是大家,可年事已高,如果稍有不慎,哪怕是手微微一抖,這價值幾近上億的畫作,就會變成一團廢紙。
例如在揭裱修複過程中,往往為了使古舊字畫幹淨漂亮一些,便采用漂白粉漂洗。稍有不慎,就會把畫紙腐蝕得更加糟朽,到時候就算是神仙也沒法補救。
張子健將這幅畫給常老裝裱,本身就帶有一定風險性,不過張子健還真的沒有想那麼多,畢竟才花了一千五百元。
而常老的樣子,說明他這幾天真是殫精竭慮,拿出了看家的本領,才能將這幅破敗不堪的畫作,重新煥發出了藝術生命,如果說這幅畫是張子健發現的,那麼重新給了這幅畫又一次生命,那就是常老!
張子健激動地簡直不知道說什麼好。
“哈哈,幸不辱使命啊!”常老開懷大笑,同時用眼睛看著張子健。
張子健當然知道眼神中期盼之意,“常老這幅畫能重新展示在世人麵前,您可是居功至偉,如果說朱耷給了這幅畫生命,那麼您就是將這條命從死亡線奪回來的玄妙聖手,題跋無論如何您也得寫,必須寫!”張子健激動地說道。
常老擺了擺手連連說道,“不成,不成!”
“常老如果你堅持不寫的話,我寧可燒了這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