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二)(1 / 2)

這些經年累月的天然傑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

幽冥渡鴉興奮地飛來飛去,不時的吐出一小團一小團的火焰,在明明暗暗的火光中,鍾乳石折射著淡淡的光芒,相互映照,更顯的斑斕絢爛,充滿獨特的美感。

石筍、石花、石珊瑚到處都是,還有天然生成的紅珊瑚和犬牙狀的方解石結晶更是珍貴無比。

整個鍾乳洞,就像鑲著成千上萬的寶石般,燦爛構麗地在黑暗的洞中閃閃發光……

“好美啊!”劉欣妍感歎道,身體慢慢轉著,欣賞著周遭的美景。

幽冥渡鴉身體猛地一折,向著原來的洞口飛去,過了一會兒嘴裏銜著一個灰色布袋飛回來,放到了張子健的手中。

而劉欣妍隻顧著欣賞周圍的美景,並沒有注意到這個。

張子健眯著眼睛看了看,忽然眼神一凝,拉著劉欣妍向著其中一個方向走去。

走過去劉欣妍猛地捂住嘴,在火光的映襯下,有一個拳頭大小,通體光滑圓潤珠子狀的晶瑩物體,上麵竟然赤、橙、黃、綠、藍七五種顏色,均勻的分布其中,在火光的照射下散發著奪目的光華。

張子健心中一動,幽冥渡鴉飛了一圈,將所有的火苗吸收進去,整個鍾乳洞頓時黑了,不過唯獨張子健他們站立的地方,有遠一股柔和的光芒散發出來,照亮了周遭十米左右的距離,而且亮度十足。

而且光芒在赤、橙、黃、綠、藍之間不斷變換。

“木頭,這個,這個是夜明珠?”劉欣妍看著那珠子,有些不敢相信的說道。

“是,應該是!”張子健喃喃的說道,他整個心神似乎都被這個五彩夜明珠發出美麗奇景所吸引。

夜明珠,在無數傳說中出現,而且在華夏5000年文明史中,是最具神秘色彩,最為稀有,最為珍貴的珍寶。

據史籍記載,早在史前炎帝神家時就已出現過夜明珠,如神農氏有石球之王號稱“夜礦”。

春秋戰國時代,如“懸黎”和“垂棘之壁”,價值連城,可比和氏璧。當時隻有大官家陶來公(範合)和價頓(戰國時大商人)二人買得起。

晉國曾以“垂棘之壁”為誘餌“假首與虞以代編”。

楚、秦、魏等國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討論國家大事。

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燭”。

漢光武皇後的弟弟郭況“懸明珠與四垂,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

武則天賜與玄宗玉龍於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唐有車時,一顆名為“水珠”的夜明珠,售價億萬。

宋元明時,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台灣曾被偷盜,後被破案,物歸原主。

元明曾派官員到斯裏蘭卡買到紅寶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明代內閣曾有數塊祖母綠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燭。

離現代最近的夜明珠,最著名莫過於慈禧口含“美齡飾鞋”的那顆。

據於善浦《孫殿英東陵盜寶記》載:“慈禧陵建築豪華,超越了清代所有帝後的陵寢尤其棺中隨葬的珠寶更為珍貴。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死後,太監李蓮英參加助殮,曾將隨葬珍寶—一入冊。”

“盜匪們首先收走慈禧屍體周圍的大件寶器—翡翠西瓜、蟈蟈白菜、玉石蓮花、珊瑚樹等等,再把壓在慈禧屍下的珠寶—一取盡,隨後把慈禧屍體抬上棺蓋,抓下龍袍,撕毀內衣脫下鞋襪,將周身珠寶搜索精光。慈禧的牙也被撬開,把含在口中的稀世明珠取走。”

該文引用孫殿英的話說:“她(慈禧)口裏含著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聽說這寶貝可使屍體不化,難怪慈禧的棺材劈開後,老佛爺像睡覺一樣,隻是見了風、臉才發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我把夜明珠托雨農代我贈給蔣夫人(宋美齡)。”

據蔣卜力《慈禧陵墓被盜案》一書載:‘第五十一號夜明珠,重四兩二錢七分(合今133。4375克)值一千零八十萬兩(這個當時人民幣價格應該在七億到八億之間)。”

另據趙汝珍《古玩指南》一書稱:“總之慈禧葬物若均追回以之還外債,尚可餘若千萬,足可富國也。所列製價及估價係當時之寶價,以後至宣統元年經中外古玩收藏家及珠寶商估計,所有價值均漲十倍。民國後期又行估價,須漲百倍,今日已無法計價矣。”

由此可見夜明珠的珍貴。

當然現在光州的珠寶批發市場中,號稱“夜光璧”、“夜明珠”的工藝品比比皆是,高至一兩萬元,低至幾百元每枚。

在這些東西為螢石打磨而成。

夜明珠夜晚能自行發光。根據這個特點,有人推測夜明珠是螢石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在中國古人有能力開采的寶石中,隻有螢石具備吸收太陽光後自行發光的特點。螢石在地質儲藏中的含量較高,算不上珍貴的寶石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