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健笑了笑說道,“黃楊木雕,主要是利用黃楊木的木質光潔、紋理細膩、色彩莊重的自然形態取材。黃楊木雕呈乳黃色,時間愈久,其顏色由淺而深,給人以古樸典雅的美感。溫州樂清是黃楊木雕發源地,它和東陽木雕、青田石雕,並稱為“浙江三雕”。樂清黃楊木雕主要流行於樂清市的翁洋鎮南街村、象陽鎮後橫村、柳市鎮、樂城鎮一帶,後傳播至溫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旁邊有幾個人聽見張子健介紹黃楊木雕,不約而同豎起了耳朵,其中有一個三十左右的風韻少婦更是湊過來,聽著張子健的介紹。
“黃楊木生長緩慢,四五十年的直徑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難長黃木”、“千年黃楊難做拍”(樂器中的一種拍子)的說法。
相傳黃楊木雕是清末一個名叫葉承榮的放牛娃發明的,一天,他在村頭的一座廟裏玩耍,看到廟內有一個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藝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廟外,將牛拴在樹上,挖來了一塊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廟口,偷偷地學著堆塑。
老人是當地一位很有名氣的民間藝人,看到葉承榮聰明好學,就將他收為徒弟,教他圓塑、泥塑、上彩、貼金及浮雕等五種技藝。他進步很快,一年後,就掌握了這一種技藝。
後來,有一次葉承榮在樂清縣寶台山紫霞觀塑佛像,觀中道人折來一根黃楊木,請他用黃楊木雕一支如意發簪。在雕刻的過程中,葉承榮發現黃楊木木質堅韌,紋理細膩,色彩光澤均為其他木質所不及,是用於雕刻的好材料。
從此,他開始用黃楊木雕刻作品。就這樣,中國民間藝術園地中的黃楊木雕誕生了。葉承榮於清道光二十年前後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溫州黃楊木雕的第一件傳世作品。以後,葉家此藝代代相傳……”
不知不覺中,可能是風韻少婦聽得太入神,整個人幾乎都挨到張子健身上,惹得坐在另一邊的劉曄,頻頻用惡狠狠的目光瞪著張子健。
不過張子健渾然不覺,就算察覺也隻是一笑了之。
“哦,原來是這樣!”孫正奇恍然大悟道。
“大師,那請問,黃楊木雕價格市場前景如何?”旁邊風韻少婦問道,聲音帶著一股吳儂軟音,聽起來真的很舒服。
張子健仔細的看了對方一眼,眉目如畫,膚如凝脂,確是個江南美女。
風韻少婦笑了笑,兩腮出現兩個淺淺的酒窩,確有江南女子的婉約之美。
張子健笑了笑說道,“黃楊木本是難得之物,這就使黃楊木雕在具有欣賞價值的同時也具有了收藏投資的價值。就目前來看,由於明清時期的黃楊木雕作品現今存世極少,因而在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中,黃楊木雕風頭勁猛,市場價格令人吃驚。我記得一款清乾隆年間的黃楊木雕牧牛擺件,長24厘米,下承紅木雕鬆竹梅紋座,座上立一象牙雕牧童,並飾以珊瑚、鬆石翡翠、藍寶石、碧璽組成的八寶花卉,在2010的一次拍賣會上以86萬元售出;一款高11。7厘米的清代黃楊木雕人物筆筒,刻有“乾隆壬子三月,陳濲水藏”字樣,估價僅12萬到18萬元,同年以68。2萬元成交。”
張子健說出這句話,周圍的有幾個人嘴裏輕輕發出哦的一聲,同時將火熱的目光放到這個黃楊木雕上。
“那大師你看這件黃楊木雕怎麼樣?”風韻少婦眼中露出崇拜的目光,繼續問道,身體跟張子健挨得更近。
聞著對方身上散發出幽幽的清香,張子健還真有些吃受不住,微微挪開一點身體,笑著說道,“不好意思,我剛才那些東西也是書本上看來的,至於這件東西如何,我還真判斷不出來!”
“哦!”風韻少婦眼中露出一絲失望之色,不過再在看向黃楊木雕的目光,裏麵卻多出一絲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