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挺進邙山(1 / 2)

進入邙山的路上,金花不讓我們去下清宮,作為當地人來說,認為那地方並沒有什麼可看的,她的理由是我們要到深處去,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畢竟一去一返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王雪慶同意了,因為他在這裏混了一年多,自然知道金花說的沒錯,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這次行動著想。

進入邙山之後,金花展現出她老導遊的一麵,一路上給我們介紹附近的大墓大陵,王雪慶等人對於這裏很是熟悉,所以路上就不斷和她探討起來。

在他們的交談當中,我聽到金花這個樸素到不能再樸素的農村女人,說出這麼一句話,我不覺得是她能夠說出來的,可能是從別人的口中聽來的,她說:“這邙山又名北邙,橫臥於洛陽北側,樹木林立,蒼翠如雲,諺語說是‘生於蘇杭,藏於北邙’,乃為古代帝王理想的埋骨之地,也是現如今洛陽八大景之一。”

此時此刻,山脈綿延曲長,到處碧山美景,給我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先不講究什麼風水,就是這樣的風景宜人,足以讓我有死後葬在這裏的衝動。

風水學來講,後有山靠,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案山,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墳穴藏風聚氣而令生人納福納財、富貴無比,外圍寬闊能容萬馬,可致後代鵬程萬裏、福祿延綿。

我可以肯定,人死後無論葬在邙山任何地方,那都是絕佳之地,這也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見到了傳說中的龍脈之所。

說到龍脈,這也有九種不同的講究,也叫九種龍勢,它們分別是回龍、出洋龍、降龍、巨龍、針龍、騰龍和領群龍。

現如今,展現在我眼前的就是一條巨龍,也叫聚龍藏,這並不是一開始就形成的,而是因為這裏聚集了太多的墓葬,改變了龍脈的走勢,無數小龍形成一條巨龍。

說到如何找龍脈,必須要真龍護體,大意就是要有重山纏繞,但凡真龍必多纏多護,護則人富貴,但如果纏繞的位置是山下,那龍形便走了,自然不是真龍,想辨識真龍,先觀其水口伏案,再看左右龍虎,最終才定龍脈寶穴之所在。

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微地形和水流。

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邙山陵墓眾多,想要從這無數的大墓小墳,找出最隱蔽的皇陵來,確實非常的困難,即便我對於風水知識了然於胸,甚至倒背如流,也需要很長時間的尋龍點穴,更多的怕是隻有靠“運氣”二字了。

小半天的時間,我們已經深入山嶽林間伸出,這裏並不像四川深山中,可以看到高大樹冠,全都是四五米左右的樹木,但間距特別的小,樹與樹的距離控製在三五米左右,正是因為這樣,造就了這樣的景象。

在樹木之間,有著很多的灌木,因為人跡罕至,所以根本沒有什麼道路,一路上金花用柴刀為我們砍出一條路上,時間短了還好說,時間一長她的體力就跟不上了,我和胖虎自然看不過去,便是上去幫忙。

可是,看人家砍的順水推舟一般的容易,換成自己就非常困難了,很快手掌摩起了亮晶晶的血泡,金花說我們城裏人幹不了這種粗活,還是讓她來吧!

一聽這話,我和胖虎對視一眼,說什麼也不能夠在一個老婦人麵前丟人,強行一路的披荊斬棘,所以兩個多小時之後,我的雙手布滿了大小不一的血泡。

休息的時候,張莉掏出針幫我們把血泡挑破,然後用紗布包紮,相比之下,胖虎比我強上不少,畢竟他經曆的多了,砍了一會兒就出現一段很矮的灌木,踩著過去就行,這很明顯是盜墓賊給我們這些後來人留下的路。

胖虎笑著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自古大路走出來,來來來,老子走前麵,你們後麵的跟好了啊!”

我們一直走到了天黑,金花便不讓繼續走下去了,這邊的林子裏邊是沒大型的食肉動物,但是到了晚上會出現一些毒物,尤其是毒蛇,要是被咬一口,幾乎沒有什麼意外,那就是一個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