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手電,我就可以好好地看看這裏,棺內壁有繪畫,由於時間的關係,已經腐的一片模糊,根本看不清楚之前是畫著什麼。
很快,我發現這屬於古代大家族常用的封棺鎖,名字叫“八寶鎖”,從外麵以我的手段不難打開,而從裏邊就有些棘手。
不過,轉念一想,既然我被放到了裏邊,說明這鎖肯定被打開過。
我就試著去推那棺蓋,發現確實有些鬆動的痕跡,但以我的力量是不足以打開的。
看了看背包裏,我從中拿出了撬棍,就對著縫隙去撬。
在我不懈努力之下,棺蓋還是被我推開了,那是一條手臂粗的縫隙。
縫隙有光直接照了進來,我愣了一下,便是探出了頭,感覺自己就像是從棺槨裏爬出來的粽子一樣,要是外麵有個人,估計能被我嚇瘋,有一種說不出的滑稽在心中蕩漾著。
等我出了棺槨,把背包背好之後,便發現這是一個墓室,我剛才所處的棺槨正在墓室中央的棺床上。
四周有三盞燈奴亮著,裏邊的萬年油正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搞得我渾身不舒服。
我環顧了四周,並沒有發現什麼奇特的,和普通的墓室一樣。
唯獨是兩扇墓門,其中一扇是朝外開著的,而且上麵還有字。
我想這裏應該我被卡住時候看到的那個墓室,不過這些已經不重要了,我倒是對墓門上的字頗為感興趣。
走上前一看,頓時就知道或許叫做墓門碑更為貼切,因為上麵是關於墓室中所葬二人的生平,由於都是小篆,我自然認識。
左側是棺槨中男主人的,上麵篆刻著:廉頗,贏姓,信平君,曾率兵伐齊,得以大勝,而奪得信陽。長平之戰,擊退燕國,立下不朽功績。葬於此陵,作為陪葬武將。
右側則就是女主人的:叫嬴氏,戰國十大美女之一,廉頗之妻。並未有再多的描述。
這也在合葬棺中屬於正常,除非這個女人有什麼值得流芳千古的事跡,否則都是一語帶過,像這個嬴氏已經算是不簡單了。
這讓我意識到曆史上所記載都是真的,廉頗並非是傳說中的那麼神勇無敵,就拿他最後離開趙國來說就足以證明,他先後投奔到魏國大梁和楚國為將,由此看來,他死於楚,葬於壽春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這讓我想起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了廉頗、趙奢、李牧、藺相如四人。
上麵說,以攻戰取勝而論,其他三人都在廉頗至上,雖說司馬遷以他記敘為首,並非是因為他功績卓越,而是因為他在趙國為官最久。
由此我可以推斷,這個墓主人看來正是我之前所想的趙武靈王,之前就推測是他,但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
我之前之所以想到他,那是因為他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築“趙長城”,我才覺得有可能是他。
這個趙孝成王是趙國的第十代君主,屬於幼年執政。
在韓國獻上黨郡與趙國,趙王貪戀土地,於是秦軍進犯長平,趙軍四十五萬精銳部隊慘遭俘虜坑殺。
但是,之後在邯鄲之戰中聯合其他諸侯國,進行戰略動員,打敗了秦軍他在晚年重用廉頗,多次戰勝燕國,守衛趙國北方。
在趙孝成王駕崩之後,其子悼襄王接位,派樂乘接替廉頗,廉頗這才投奔魏國的大梁,可廉頗在大梁也沒有得到魏國的重要,再後來由於秦軍略次包圍趙國。
悼襄王想要重新啟用廉頗,而廉頗也希望回到趙國,但由於奸佞小人從中挑撥,最終認為廉頗以老,悼襄王便沒有再將其召回。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遭遇,便暗中派人去迎接他。
事後,廉頗雖做了楚國的將軍,並沒有戰功,他道:“老夫想指揮是我趙國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