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鏡像行動:
為了避免決策者遭到對方的斬首行動打擊,導致廣播指揮中樞癱瘓,製定出“鏡像行動”。例如,美方在EC-135C飛機上複製了整套核武器指揮和通訊係統,做為鏡像以備萬一。在長達二十九年的時間裏,共一萬多天,這些執行鏡像行動的飛機從未間斷過飛行,輪流飛在空中。地麵指揮係統一旦遭到毀滅性打擊,飛機將自動獲得授權,成為空中指揮中心,可以在地麵導彈部隊人員全部死亡,地麵通信係統全毀的情況下直接啟動核彈發射。
以此類推,除了空中鏡像係統,還有各種隱秘的核基地遍布全球,不僅有陸基發射係統,還有海基發射係統,那些遊弋在大洋深處的核潛艇同樣能執行鏡像行動。這個行動意味著多了不止一個執劍的決策者。在對方動手後立刻實施核打擊,二次、三次、四次……一輪又一輪,直至耗光庫存的全部核武。
三、黑鏡計劃:
前蘇聯研製出一種特殊的導彈,在這種導彈上安裝特別的電子設備。升空後,裝在導彈前端的電子設備會向所有的洲際導彈發出廣播,裝有真正的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在收到這個廣播後將會自動發射。他們把這個“廣播導彈”係統交給計算機來自動控製,設計出一套控製程序,計算機通過對地震波、放射線等數據的檢測,判定遭到對方的核攻擊,即自動釋放“廣播導彈”發動核攻擊。這樣,就算在地麵通訊係統、鏡像指揮係統全毀的情況下仍然能發動核反擊,同時還解決了一線導彈部隊的指揮官可能會因人性考驗拒絕執行核打擊命令的問題。
這套初級智能的電腦控製程序,被放置在一個未知之地,猶如隱形幽靈,它的代號為“黑鏡”。
世人絕少知道,全人類的命運曾經完全交由給計算機來控製,在幾十年前那一套初級的、低端電腦。“黑鏡”的係統十分脆弱,相對於現在的電腦技術,它那時的運行非常不穩定,探測係統很容易因為一些細微的因素出現誤判,導致它直接啟動毀滅世界的全麵核打擊。
那是全球麵臨最高危機的一刻。
誰能想到,掌管全人類生死存亡命運的竟是一台低級電腦。
“黑鏡”因此被核戰略專家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恐怖、不可測、隱形存在、非人審判、末日危機等的統一代稱。每個軍事研究者在得知這個實情時無不如芒在背,為之不寒而栗。人類不但在地球上建立起龐大的核武器庫,還給這些核武器配備一觸即發且絕不可能失敗的啟動戰略機製。核武這把達摩克利斯劍終日懸在世人頭上,在我們這個漫長不見終結日的製衡年代,全麵核戰隨時有可能在每一分鍾爆發,舉世毀滅。
顧天雲回想這些核戰略措施,他作為軍人更加深刻體會到世界和平的來之不易,他有些明白了,為什麼把“暗域不明物”的威脅使用代稱“黑鏡”。未知,不可測,對全球構成最高威脅,這就是黑鏡的特質。
蘇馥給顧天雲充裕的思考時間,直到他考慮透徹,條理清晰地講述了他對核武戰略新的理解。“你考慮的十分周全,大致就是這樣。”蘇馥說:“但問題是,假如你是最高決策者,你將做什麼終極選擇?”
顧天雲回答:“我會做出相應的終極選擇,但對該信息進行密封,不予公示選擇情況。”
蘇馥注視著他,神色沒什麼變化。
顧天雲不禁問:“這個回答是否可行?”
蘇馥沒肯定也沒否定,轉而說:“關於核戰略我補充一點。前蘇聯高層最終認為黑鏡計劃過於危險,後來決定給黑鏡係統設置一個開關,由人來控製,僅在出現核危機的時候激活係統。執掌這個開關的決策者代號為:黑鏡人。時至今天,世界的某個角落仍然存在黑鏡人,隱形不可測,是具有‘非常人思維’死亡之手的審判者。如果接到命令,要你成為黑鏡人,執行終極任務,你是否願意?”
“願意。”
“你可以考慮因此導致的生死問題,再做選擇回答。”
“我簽署過文件了。”顧天雲鎮靜說。女兒的音容再一次閃過他的腦際,如水麵上激蕩起漣漪,但最終平靜下來。
蘇馥凝聽無線耳麥傳來的指示,過了片刻,她鄭重說:“顧天雲同誌,你通過測試考核,正式成為我方BMD戰略部署人員之一。你直接對張副主任負責,並有權獲知一部分黑鏡深層信息。”
“明白。”
“你禁閉的這些天,上級做出新的部署計劃,需要執行一項高危險的任務。現在你成為特定的執行者,隨時待命。”
“請指示任務內容。”顧天雲察覺到她提及“特定”一詞。
“悉心觀察,解讀有效信息,做出預判,選擇你認為準確的行動方式。”蘇馥沒有明確回答,隻給了他一個混沌的指示。她從包裏取出軍用電子閱讀器,接收耳麥傳來的密碼,解鎖開啟閱讀器,解密一份電子文檔,遞給他,“閱讀加密資料,隨後進入任務戰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