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時空漣漪(2)(2 / 2)

幾年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戴維.麥克萊蘭的團隊製造出光壓縮器。“壓縮”一個光子,使不確定性集中到它成對特性中的某一個上麵,由此可以幾乎不受噪聲幹擾地測量另一個特性。把這種操作運用到真空上,逐漸減少進入壓縮器的光的流量,直至完全消失,壓縮態光場就會在另一端出現。通過將壓縮過的真空注入光子探測器,他們把探測器的固有噪聲降低到了自然水平以下。

這種壓縮真空的技術應用到LIGO的幹涉儀上,立刻觀測到量子噪聲的大幅度下降。探測器變得比真空還要寂靜。

人類最終將聆聽到來自宇宙時空的引力私語,時空的漣漪。

“這意味著什麼呢?就好比我們人類之前都是聾的,現在忽然能夠聽到來自宇宙的聲音。它能使我們了解宇宙誕生10億億億億分之一秒時的樣子,那個時刻已經離大爆炸很近了。這是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對物質、能量以及時空基本概念間最深層關係的最艱苦卓絕的探究。”

麥克說:“我可不想錯過引力波這場科學盛筵。但遺憾的是,由於地球噪聲的存在,在地麵上我們隻能探測高頻的引力波,要想探測低頻引力波,必須得遠離地球,向太空進發。世界上的科學家們都在為之努力,傳聞中國人在籌備實施‘天音計劃’,準備發射衛星到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拉格朗日L1點,釋放三個探測器繞太陽公轉,組成激光幹涉太空引力波天線陣列,形成一個以激光束相連的邊長為300萬千米的巨大三角形……”

莉蓮聽得頭暈,不得不打斷麥克冗長乏味的科普,問:“引力波有什麼用途?它能像電磁波一樣改變我們的世界嗎?例如電磁爐。”

“電磁爐”的舉例讓麥克不禁失笑,“現在還隻是起步研究階段,我們尚不能確定引力波在未來的實際用途。這是基礎理論研究,就像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那樣對人類科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具有深遠的影響。”

隨後,麥克做了個更具體的補充:“從理論上說,我們預測引力波的用途可能是:太空中超長距離的通訊,對時空的研究,對空間變化的應用,例如空間扭曲、翹曲,空間局部壓縮和擴張,甚至可以延伸到‘利用空間壓縮實現超光速推進技術’。這些科技的前景都可以展望。”

“聽起來很科幻,像是星際迷航。”

“對於我,閱讀真實的宇宙,比看任何科幻都有意思。引力波還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它,直接觀測大量物質參與的大毀滅事件,看到超新星的爆炸、中子星的相撞,看到黑洞的形成、黑鏡的視界、宇宙大爆炸的餘燼等。我們甚至不知道將來還會看到什麼更驚奇的事,通過引力波,我們也許還能發現宇宙中隱藏更多的不為人知的秘密信息。”

“外星人發來的信息?”莉蓮抓住她能理解的點饒有興趣地問。

“也有這種可能。”麥克沒反駁她,風趣說:“詹姆斯和我打賭,他堅持認為,人類首次發現地外智慧生命的信息絕對是我們的引力波觀測站,在三十年內。為此,我可能要輸給你們一張純手工木餐桌。”

“好啊!那我希望外星人的信息早點出現。”莉蓮微笑說:“我可不想等到我和詹姆斯老了才用上餐桌。”

“實際上我們差點成功了,四年前探測到一組非同尋常的宇宙信息。”麥克說:“我記得,那是2004年9月的一天清晨,我們收到可能來自宇宙遙遠時空的引力波信號。大家激動了一陣,但挺遺憾,那次隻能算疑似,信號短促,未能準確識別。要知道那時LIGO還沒做技術升級,而且後來也沒再收到類似的信號,最終隻能判定為失鎖噪聲。不知道下次機會將發生在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