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伊 基德如果真的要消滅自己為什麼保留幾個中隊的重型炮艦火力呢?但是反過來也講不通啊:假如為了威懾不該用這麼強的火力壓製,第二艦隊現在這種勉勉強強的防禦極限絕對不是人可以臨時計算出來的,絕對不可能。
羅伊的確沒有計算出對方精確的火力防禦極限,不過在交火之前羅伊有一個很特別的命令,那就是:攻擊時所有戰艦炮火成十五度仰角按平時炮火長度的五分之三攻擊對方。
這個命令其實各個戰艦的指揮官也提出了質疑:隻要炮火長度(本作中的光線武器“Beam Weapon”最常規的是粒子光束炮,光線武器的炮火長度指的是粒子加速器中的中性粒子團密度,炮火長度越高炮擊的意味著光線炮擊的單發“長度”越“長”,不過注入一標準單位的能量也可以通過加速器的調整降低大約百分之四十的炮火長度)保持在標準單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那麼炮擊時的粒子加速器能量消耗也會達到保持標準炮火長度的百分之百,這也就是說司令官的這個命令是在變相的浪費能源。
戰艦對轟,能源是獲勝的首要因素,沒有能源沒有補給肯定是不行的。羅伊之所以這樣下命令其實有著他的理由,工程兵出身的他比普通指揮官還要清楚共和軍以及帝國軍戰艦上的一些特殊設定。
拿現在的例子來說:一般沒有人會隨便浪費能源,所以在戰艦發現熱能反應並且展開防禦力場時,戰艦的損耗評估係統就會作為即時係統運行。而無論共和軍還是帝國軍,損耗評估係統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戰艦艦載計算機的模擬評估係統,第二部分是能源消、艦損耗評估係統。
模擬評估係統的運行原理很簡單,在預定出對方的熱源火力點之後把攻擊點的攻擊炮擊長度模擬為一個標準單位(而羅伊命令的是五分之三個單位),隨後把力場強度和能源輸出按照炮火的攻擊頻率和敵方炮火數來自動安排。至於炮火長度和單發攻擊強度係統是自動忽略掉的,這就給羅伊留下了利用的空間。
光線武器的炮火長度是肉眼難以觀察的,而戰艦防禦體係自動評估出的數據也忽略了這個問題,所以羅伊命令五分之三炮火長度也就是命令第二艦隊認為必須防護的百分之六十的炮火強度進行攻擊,這樣的結果很明顯:第二艦隊總是感覺立場馬上就要被擊破,其實力場安全的很,而能量損耗係統和艦載計算機給出的數據卻認為對麵攻擊的炮火十分危險而且防禦力場時刻處於防禦極限狀態。
經過三四輪的炮火攻擊,第二艦隊的軍官中已經有很多人認為羅伊 基德真的想消滅第二艦隊了。打破了原有的計劃,所有人都在謾罵自己麵前的混蛋想借此機會除掉凱恩派,而麵前的混蛋自然指的是羅伊 基德和旗下的第十艦隊。
“閣下...”通訊兵傳達著戰況:“第十艦隊的能源消耗已經到達百分之六十,艦隊指揮官詢問是否繼續攻擊?”
羅伊思索了一下,隨後命令道:“繼續開火,再攻擊兩分鍾差不多就可以了。”
羅伊的命令剛發完,對麵的第二艦隊就集體打出了信號彈宣布投降,無論是誰都受不了這種一直處於防禦極限的狀態了,麵前的家夥既然想弄死自己,那還是先保住命吧。
對出突如其來的幸福羅伊表現的很冷靜,他再次命令道:“發出通知,命令第二艦隊外圍戰艦全部關閉能源係統等待受降。”
拉爾夫錯愕的等著眼睛,他實在不相信事情竟然這麼簡單就解決了。
羅伊提醒道:“閣下,我們現在隻是俘虜了第二艦隊外圍的三分之二兵力,現在開始就該和對方談判了。”
拉爾夫這才回過神來,意識到事情還沒有結束,美杜沙衛星上還有三分之一支艦隊的兵力。不過現在的情勢可算是大逆轉了,談判的籌碼似乎都被羅伊輕易的握在手裏,大棒完了應該是蘿卜,拉爾夫很好奇羅伊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
羅伊看到屏幕上的第二艦隊戰艦都關閉了能源係統準備受降,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軍袍對拉爾夫說:“閣下,我們要去談判了,不過您最好留在這裏處理突發事件。”
拉爾夫製止道:“現在這個程度由我去美杜沙一號和第二艦隊指揮官談判就可以了,你去太危險。”
羅伊笑著說:“閣下,請相信我的能力,我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拉爾夫感到麵前的年輕人正在迅速成熟起來,這種自信也是以強大的實力為先決條件的,隨後拉爾夫行了一個軍禮並且遵從了羅伊的安排:“閣下,希望您談判歸來時可以來得及和屬下一起吃午餐。”
羅伊看看表,已經接近中午十一點,不過他還說笑著點頭說:“好的,我絕對不會讓閣下等到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