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洗牌(2 / 2)

理所當然,艦隊的指揮權爭議也不是太大,第一艦隊由凱恩派指揮,以十三艦隊為前身的第二艦隊自然由虎帥繼續指揮。以大氣圈內兩支艦隊合並成的第三艦隊還是由懷特總帥自己支配,新組成的兩支艦隊懷特派和凱恩派一方一支。羅伊的胃口在凱恩派和懷特派的承受範圍之內,隻要了由原第七艦隊和懷特派勢力的第十艦隊組成的第五艦隊。

此次改革中實際權力受益最大的並不是羅伊 基德,而是懷特派的虎帥泰戈。在懷特總帥心裏暗喜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壞的時候,他全然忘記了虎帥和羅伊時候站在一條陣線的可能…他想的沒錯,雖然懷特派看上去失去了第十艦隊(被羅伊吞掉)但是虎帥的勢力卻增加了,盡管當初被帝國全殲在基地裏的幾支艦隊都是懷特派的勢力。

第三條其實不說也罷,羅斯福將軍其實已經被徹底擠出了評議會,這次隻是一個正式的解職通知而已。

羅伊對羅斯福有個評價:在戰場上他是個優秀的將領,但是在政治上他是個白癡。

不無意外的,羅斯福在退出評議會後擔任了重新編製後的第一艦隊總司令,提出這個建議的正是把他擠下台的羅伊 基德。羅伊是個公私分明的人,他知道雖然羅斯福將軍脾氣和政治手腕實在是不怎麼樣,但是在戰場上羅斯福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說起來羅伊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人總是有優點的,羅伊也隻能這麼想。

第四條也是由賽繆爾幫助羅伊草擬的,名不見經傳的穆 福裏達少將是個很優秀的人才,之所以六十多歲還區居於凱恩之下完全是他個人誌向的問題,福裏達將軍權利欲望不強,希望可以站在第一線保家衛國,唯一的缺點是此人過於固執…

固執固然不是什麼優點,可放在評議會裏卻不是什麼缺點。賽繆爾曾經告誡羅伊:均勢平衡的手腕最忌諱搞絕對的平均主義,要平衡勢力未必要讓兩方牽製,也可以讓兩派內部牽製。於是,頗有深意的,羅伊反複思考後接受了智囊的建議提出讓懷特派出身的穆 福裏達進入評議會。

這一點懷特派沒有不支持的道理,由於事先達成了一定協議,凱恩派也沒有反對。

凱恩將軍和自己派係的馬克 赫可維爾將軍一同加入了評議會,相對的,懷特派也不認為隻有太大威脅,因為懷特派看上去還是要全麵壓過凱恩派。凱恩派也不那麼在意,因為除去羅伊和虎帥的兩支必要防衛力量,自己手中的兵力不比懷特派要少,評議會中也還有羅伊 基德的牽製,派係手中的權力實際上還是比之前增加了。

實際上,兩派都做了虧本的買賣,雙方看上去都不比對方差,那是因為中間的差額都被羅伊和虎帥吞去了…固有的思維模式還是讓兩大派係沒能把羅伊 基德看作首要敵人,這也難怪賽繆爾毫不在乎的說:羅伊,我之前讓你不要鋒芒畢露,那是因為當時形勢比人強。但是你現在已經漸漸掌握了真正的兵權,所以不用理會他們,把那些老家夥利用後踩在腳底下吧!

改革的第五條實在讓所有人摸不著頭腦,但虎帥卻心知肚明:終於邁出這一步了…不這樣的話以後和帝國真的很難抗衡,上層的老頭子們不明白即時戰略安排多麼重要,隻知道爭奪權力而把艦隊司令的權力控製的死死的。既然不可能再向評議會所要權力,那麼隻能另辟蹊徑了。

所有人都認為這隻是羅伊為了戰時指揮權的問題而提出這一條,所以沒有異議。不過這卻堅定了虎帥要和羅伊共進退的決心:這不是索要戰時指揮權,而是羅伊對自己伸出的橄欖枝!

虎帥真的沒想到羅伊 基德會如此大膽的向懷特派的自己發出最緊密的盟友暗示,而虎帥政治方麵的傾向也從這一刻開始真真正正的倒向了年僅二十一歲的羅伊一方。

羅伊的大膽冒險在半年後得到了回報,而那也變成了懷特派徹底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刻。

宇宙曆906年6月,印科尼多看上去由“兵變”轉變為了“改革”,但是後人還是習慣上成這次事件為“基德兵變”。而與共和這次兵變相對應的,正是帝國四皇子在同一時期掀起的血雨腥風,史稱“帝都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