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此類精湛作品,實難一一列舉。
漫步瀏覽間,一副《春山積翠圖》吸引了我的眼球,令我駐足細細品味了起來:整幅作品用二大塊斜向切入,近景以濃鬱的鬆冠為主體;中景山岩以重濃墨點出樹林;遠景用談墨稍示山形,施以苔點。近、中、遠三個景物層次自然推出,簡潔明快,頗具氣勢。視覺中心幾株蒼勁虯鬆屈曲盤桓,生意盎然。鬆下一高士曳杖緩行,一書童抱琴侍隨,一前一後行進在高嶺小徑上。中景和遠景的兩座山巒相互交叉,左右相切,之間的茅舍隱隱約約,含蓄有致,與前景的人物相呼應。
“果然是副佳作!”我不由輕歎了一聲,以這副畫的水準,在這次書畫展的作品之中,絕對應該名列翹楚。
“是嗎?”從我的身後,傳來一個平靜柔和的聲音,“何以見得?這副畫有何過人之處?”。
聽到有人搭話,我不禁直抒感慨:“此圖雲氣采用浸化渲染留出空白,隱無筆痕又彌漫流動。煙靄於畫底油然而生,依山坡斜勢施以皴筆,雖寥寥數筆,但將山坡質地表現畢至;小景山巒用筆輕快疏爽,虛實相映;山腰虛處薄霧環繞,宛如輕紗遮蓋,穿過兩山之間,消失在穀底盡頭。使峽穀中的茅舍樹林深幽隱藏,景致愈遠愈迷濛。不僅加強了畫麵的空間層次感,而且充滿了靜謐空幽……”
雖然我腦後沒有長眼睛,但我也可以感覺到,身後的人微微頷首以示讚同。能遇到認同自己的人,說的話能夠相互理解,總是件愉快的事情,我不由繼續說道,“整幅畫呈現出一種高古清遠,悠閑舒適的生活情趣。但春山積翠、隱土攜琴的題材,過分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依戀,不免讓人聯想起抑鬱孤寂、看破塵世的感覺……”
“真沒想到,你能從這副畫中看出這麼多的東西來!”背後的人似在沉思著自言自語,“你是學院的學生嗎?”
我自然的點了點頭,也閉上了眼睛,感受想象著書畫中的意境,更感歎驚訝作者造詣的不凡。也不知道這副畫的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按理說學生作品的話,本不應該有這種出世的情懷。
不由好奇心起,我仔細看了下此畫的落款,記下了清晰娟秀的四個字:慕容皓雪。
畫好,名字也是不凡。我又讚歎了一句。
起步要走時,我才想起身後的人來,回頭一看,才發現身後的人已經走了。不由有些可惜,好歹也算是個知音,連個名字都沒問一下。
我又仔細回想了下,聽聲音那人還是個女的,嗬嗬,要是個氣質美女就更加賞心悅目了。
我正胡思亂想間,就聽到“小白?小白!原來真的是你啊!”的叫喊聲。
聲音很熟,肯定認識!我驀然回首,看清來人,不由一陣驚喜:“小生,你怎麼會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