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收藏和推薦,您的一點鼓勵,都是在支持作者

現在整個的張家書坊都處於一種春風得意的氣氛之中。之前的張家書坊可以說是和其他的書坊在一起商業競爭的時候微利經營,現在已經是能夠產生大量的盈利,每個月都有幾百兩銀子的進賬。這是因為張家書坊的發行渠道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座縣城,而開始擴散到周邊各鄰縣。

這下子可以說讓附近的盜版書商一下子就沒有一條新的財路。一下子就有好幾個書商打算聯合起來,然後以一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把張家書坊給耗死。尤其是並不清楚張家書坊現在已經掌握了一種新的印刷技術,於是這麼一個計劃就逐漸的醞釀出爐了。

一下子市麵上就出現了比魯冰漂流錄售價還要便宜的盜版書,這下子好多書坊就打出了天天低價的招牌。沒過幾天,滾滾人流就湧入了各大書坊。現場就好像是大街上的菜市場了,非常喧鬧。

這種情況一出現,可以說讓盜版書商們非常興奮。對於他們來說,雖然買得越多自己虧的也有越多,但是這樣估計很少有人會去買張家書坊的書了,況且張家書坊自己也生產不過來了吧。

正如同他們所想,麵對這種突發狀況。可以說張家書坊被打的措手不及,一下子市場上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想買這本書的人太多了,而市麵上的書又已被賣光。

於是買書的人就顯得有些不耐煩了,自己想買的書居然沒有了?有些人甚至跑到張家書坊的門前開始砸門。在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張家書坊的印刷作坊於是就開始全力運轉了。

這段時間張家的印刷作坊可以說是讓雇工們搞得精疲力盡,可以說是忙得團團轉。三班倒的加印,現在一次可以印50本書,前後花了不到半個小時。一天下來三班倒能有1200本書出來。

而這是在十天後的事情了,可以說這十天是張家最難熬的時刻。眼睜睜的看著盜版書商開始搶占市場,而自己卻是暫時無能為力。

不過好在這隻是周圍縣城的一次盜版戰爭,並沒有波及到其他地方,因此張家這下子想到應該趁此機會拓寬自己的發行渠道。整個明國的南方市場尚未有大量的魯冰漂流錄和婆羅多英烈傳的上市,因此張家書坊就打算去外麵開分店。這個點子是張維主動和老爹張新說的,張新一聽就知道這肯定會是一個好方案。

於是一麵是盜版書商的附近縣城猖獗的出版新書,另一麵則是張家開始在整個的明國南方開始布局戰略和實行規劃。尤其是在南直隸這一塊,沒有盜版書商的地方也是隻剩下了常州府、太平府和徽州府。

首先就是在這三個地方的州治所在地分別開了張家書坊,借此機會張家也是開了一家鏢局。與其說是鏢局,更像是一家專門搞物流的車隊。

於是圍繞著這個在全國各地都開一家書坊的狂想之下,雖然現在隻是張維一個人的想象。但是這件事情肯定能實現,但是隨之而來的一個通訊和運輸的問題一下子就成為了這個開分店的最大難題了。

張維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是想破了腦袋。就目前明國的技術水平和科技理論水平來說,遠遠不可能實現這個構想的。也難怪現在全國都有分店的隻有朝廷的產業,比如各地的驛站,但是通訊的話有時是幾個月,短點也要十幾天。可以說如果通訊和運輸的效率每提高一點,朝廷對各地的通知效率也會隨之提高。這種事情在現代已經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所以說對於此時的明朝,如果要達到今日中國的物流運輸和通訊水平,比登天還難。

所以民間能夠開遍全國分店的作坊並沒有出現,或者說是鳳毛麟角。一出現鐵定是一種分裂的情形,不可能是統一起來的店子。

此時也是過去了十天了,張家現在這種等米下鍋的情況也是開始緩解。那些周邊地區還沒有買書的人現在已經是不多了,但是張家的書這個時候又要上市。於是首先就是常州府、太平府和徽州府三個福的州治城書坊開始售書。一下子買書的人蜂擁而至。

於是在這三個府縣開始售書的張家書坊名頭就打了出來,借此機會開始向周邊地區開始輻射出去。消息也是傳的非常快,尤其是街頭巷尾的八卦,在老太太的嘴裏一下子就傳到很遠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