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洛陽城。
北魏洛陽城建於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重建於魏晉洛陽城的遺址之上。北魏洛陽城背靠邙山,麵朝洛水,處於天下最大的風水寶地。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最雄壯的城池,沒有之一。它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最富裕的城市,沒有之一,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尊貴、最顯赫的城市,沒有之一。在這裏,不要炫富,試圖顯露自己的金多珠潤,因為富可敵國在這裏不是一個詞語,而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實事;在這裏,不要鬥官,想顯示自己的位高權重,因為在這裏公卿遍地走,知州不如狗,甚至連皇帝的太平冠,都似堂前的落花般,不一定就花落誰家。
然而,經由正光元年的劉騰、元叉之變、正光五年以來的六鎮叛亂,大魏帝國已經不複盛世容光。
孝昌四年,契胡人爾朱榮天縱奇才,一舉掃蕩六鎮兵亂,在戰亂中崛起,成為天下最有權勢的一方霸主。多年來北魏胡太後把持朝政,蔭亂宮闈,寵信小人,使得政治腐敗,內憂外患,朝廷上無威嚴,下無信任,搞得烏煙瘴氣,國亂民喪。
大魏皇帝元詡欲奪權歸政,引爾朱榮入洛。誰知,奪權不成身先死,被胡太後以及姘頭毒殺。元詡引狼入室,爾朱榮打著“為帝報仇”的旗號,將胡太後和幼帝元釗投入黃河。之後,爾朱榮擁立元子攸為大魏傀儡皇帝,自封大將軍。這一年的四月,爾朱榮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將洛陽城裏幾乎所有的王公大臣集合在河陰,飛矢交加,斧鉞並重,一舉屠戮殆盡。生前的富貴繁華,死後的屍體鮮血,都隨滔滔黃河東流去。
一時間,洛陽城裏的政治領導層出現真空。爾朱榮因此受到天下萬夫所指,不得不退出洛陽城,回到老巢晉陽,遙控洛陽。
經曆了太多血腥與戰火、跌宕與起伏的洛陽人民,並沒有因此而慌亂,惶恐,他們對此早已經習慣,或者麻木。太陽照常升起,生活還得繼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機,有商機的地方就有錢賺。在這裏,但凡有點點腦子的,但凡有一技之長的人,但凡有兩膀子力氣又肯出力的人,隨便擺個小攤兒,哪怕用蒲草編一隻螳螂,哪怕挑個貨郎穿街走巷,都會過得很好。這,就是帝都的範兒。
北魏洛陽城開創宮、城、郭三重規劃體製,“內城”大致呈長方形,東西二十裏,南北十五裏。東西南北四麵城池有十二個城門。內城和外郭修有二百二十個裏坊,整齊若棋盤,星羅棋布,各個裏坊門閭修整,閶闔填列,青槐蔭陌,綠樹垂庭,環境優美舒適。
洛陽城外郭有三個“市”,距離洛陽西城西陽門外三裏,是中國佛教著名的“釋源祖庭”白馬寺。白馬寺再往西三裏就是外郭三市之一的“大市”。大市四周有八個裏坊,東邊是“通商裏”、“達貨裏”,這兩個裏坊住的多是能工巧匠,也有很多屠夫走卒之徒,然而英雄每多屠狗輩,屠夫走卒中也不缺豪傑之士,“士農工商”,儒家向來鄙視勞力者,但是社會財富卻不是這幫之乎者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讀書人讀出來的,而是勞動者創造的,這其中卻不乏百萬富翁;大市的南邊有兩個裏坊,名為“調音裏”、“樂律裏”,洛陽城乃至天下的管弦絲竹都出自於這裏,製器者往往也精於藝,最美妙的聲律多藏於民間,“裏內之人,絲竹謳歌,天下妙伎出焉”;大市的西邊,有“退酤裏”、“治觴裏”,這裏是美酒的源泉,是酒鬼們的天堂;大市的北邊,有“慈孝裏”、“奉終裏”,棺材壽衣、紙錢香麻、送孝哭喪可以來這裏……
五月之初,正值仲夏時節。
馬浪塵騎著一匹瘦的跟條野驢似的馬兒,不過這匹野驢似的馬兒,瘦卻不小,身長丈四,高九尺,比一般神駒還要高大,隻是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