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突然病逝時年齡不到二十四歲。此前對於接班人問題他並沒有太多心理準備,直到染病臥床不起時才開始認真考慮繼承人選。長期以來先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為太子,而孝莊皇太後則更傾向於立皇三子玄燁。雙方意見相持不下,隻好求助於第三者的仲裁。這個第三者,是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在清宮服務有年,官至一品。他與先帝及孝莊皇太後之間長期保持著某種親密關係,先帝曾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翻譯過來就是“爺爺”。
理智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很快就幫孝莊皇太後和先帝下定了決心:立皇三子玄燁為太子。理由簡單而充分--玄燁已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終身免疫力。
嗬嗬,蘇七月想這就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
不過聽說皇上雖然是因為天花才有機會成為皇上的,卻也十分恐懼這種疾病。
他早年的生活一直籠罩在痘魔的陰影下。他剛出生時,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棲身於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中“避痘”,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患上了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悉心照料下,硬是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出來,臉上卻留下了與痘魔殊死博鬥的點點痕跡。這個經曆,在康熙幼小心靈中留下了不滅的烙印。《聖祖廷訓格言》記載康熙晚年曾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躲過天花之劫,幼小的康熙進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一刻也沒離去。灰色的宮中“避痘”歲月,像是一場噩夢。由於天花連年爆發,深宮中也常常一夕三驚。
胤襸跟蘇七月說過,如果宮中有人得了天花,皇阿瑪等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天花病人,四周就得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準隨便進出。
這些驚恐與動蕩的灰暗記憶填滿了胤襸幼年的夢。所以他也十分怕這東西,最近竟也不太敢出門去了。
這幾個兄弟裏也有得的,最嚴重的那次是太子,嚇壞了所有的,那時候胤襸還太小不記事呢,隻是聽說皇阿瑪就要被嚇死了,太子出痘,其時正值平西王吳三桂等三藩叛亂的關鍵時候,為了能更多地親自護理出痘的太子,康熙皇帝竟然連續十二天內沒有批閱奏章。太子痊愈後,還舉行了一係列的慶典活動,祭天頒詔,搞得十分隆重。
。
這是蘇七月第一次見胤襸這麼膽小,不過也別說是胤襸了,她自己不也是嗎?
其實蘇七月是沒有種過豆的,因為種豆這事成本高,技術要求也高,隻有皇孫貴重才有資格,她這樣的普通人家出身的也就是聽天由命了。
不過現在既然嫁給了胤襸,至少她的孩子可以享受這個待遇了!
對於皇族來說,在這方麵做的還是不錯的,康熙登基主政後,意識到了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在總結了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他開始主動出擊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係統化。他在太醫院下專門設痘診科,廣征名醫。北京城內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
在太子出痘期間,有個候選知縣,名叫傅為格,侍奉皇太子調理治痘方麵很有些成績,因此被升為武昌通判。兩年後,因為他善於種痘,又被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專門負責為皇子們種痘防疫。從此,清宮中皇子種痘防天花的製度正式確立。清宮中皇子種痘,一般都在年幼時期。二至四歲是種痘的最佳年齡。種痘時間一般選在春秋兩季,天氣清爽,便於護理。水苗法采用的最多。地點一般在紫禁城內,或者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