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頭溝六阿哥府內,蘇七月已經兩夜沒睡了,從胤襸離開後,弘烈就整日的哭鬧,陸離來看過了,也查不出什麼,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預兆。
蘇七月好不容易哄睡了弘烈,又開始惦記胤襸,她實在心煩,拿來紙上麵寫上幾位阿哥的名字,其實離開京城有一點好,就是能躲開九龍奪嫡,可是為什麼皇上突然又叫胤襸回去了呢?
蘇七月回想著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嘴裏念叨著——大阿哥胤禔:“大千歲黨”,首腦人物人是胤禔的親舅舅大學士明珠。二阿哥胤礽:首腦人物是索額圖。索額圖是皇上幼年首席輔政大臣索尼之子、仁孝皇後叔父、皇太子叔姥爺、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三阿哥胤祉:胤祉有奪取皇位之心,但無奪取皇位隻能,手下盡是文人。
十三阿哥胤祥:胤禛的得力幹將,唯胤禛之命是從。有大批的軍官分布在京畿重地。但其人無爭權奪利之心,不被他人懷疑。最後成為滿清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八阿哥胤禩:“八爺黨”是五個派係之中實力最強的。八爺被稱為賢王。但作秀做過了頭,每每都惹皇上。喜歡結黨營私,更是康熙最反感的事。手下有九爺、十爺、十四爺,還有一大批身居要職的官員,隻是這些官員在關鍵時刻起不到作用。九阿哥胤禟:胤禟自幼好學嗜讀,雖然聰明但心狠手辣,對八爺忠心耿耿。
十阿哥是皇上二十四個兒子的出身高低貴賤,那他隻在太子太子之下,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不過腦子不大好,不成器。
十四阿哥胤禵:他與十三阿哥差不多,在軍中有很強的號召力,但比十三阿哥差那麼一點。他也是八爺的忠實追隨者,但他的野心不小。他的想法是,八爺當不上皇帝,那非自己莫屬。但此人生性莽撞。
四阿哥……
蘇七月緊鎖雙眉,歎了口氣,現在看著也不起眼,出身也一般,還隻是依附著太子而已,可是最後……
蘇七月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因為她實在記不得曆史書上有關於胤襸的記載,那麼胤襸的結局是什麼呢?必定跟四阿哥有關吧?
“九子奪嫡”最後的結果是四阿哥胤禛勝出。其他七位阿哥下場悲慘。大阿哥胤禔遭康熙終生圈禁;二阿哥胤礽遭廢黜後被終生圈禁;三阿哥胤祉先是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後被關押在石景山,當年死;八阿哥胤禩於雍正四年被趕出皇族,自己改名阿其那,禁閉於宗人府,不久死在獄中;九阿哥胤禟被派往西北接管軍務,無任何名義,如同充軍,雍正三年被捕,次年被改名塞思黑,在押解回京的途中突然死去;十阿哥胤獲罪被關進大牢,直到乾隆繼位才被釋放;十四阿哥胤禵看守康熙的景陵,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次年被軟禁,乾隆朝獲釋。
本來是不應該存在九子奪嫡的事情的,因為胤礽天生就是太子。不過,因為康熙活得實在太長,太子身邊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結果繼承人反而形成了對康熙皇權的威脅。康熙四十二年,康熙殺太子陣營的索額圖;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廢胤礽。自此眾阿哥看到了奪儲的希望。
蘇七月不免在心中責怪皇上,這都怪皇上對兒子的培養計劃,依然保留了諸子參與軍政的滿洲傳統。基本上參與奪嫡的幾位皇子,都得到了康熙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培養。胤礽從小是作為接班人培養的;胤祉、胤禛、胤禩都接受過政事方麵的磨練,而胤褆、胤禎更多地是照著帶兵打仗的方向。
這樣的培養安排,和中原的立儲製度相結合,直接導致了皇太子的治國能力獲得鍛煉,有充分的政治實踐機會,卻也形成了儲君集團,開始威脅皇權。參與軍政事務,可能和太子權威發生衝突,並且有條件形成自己的勢力來覬覦儲位。
蘇七月突然又胡思亂想起來,如果皇上現在就死了……那麼繼位的就是太子了,也不會有後麵的事吧……
康熙皇帝在位長達六十一年。如果沒有這麼久……未形成和皇太子胤礽的衝突,胤礽將自然繼位。
蘇七月這樣一想又覺得自己太惡毒了,怎麼說也是胤襸的阿瑪啊。
可是她最近心裏亂的很,就是覺得胤襸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