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中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宮中的人是很喜歡過節的,平日裏看著都衣食無憂,可是活的憋屈,過年節的時候還能放鬆放鬆。
小孩子們自然是最喜歡過節的了,這年胤襸才六歲,老嬤嬤拉著幾個小阿哥講故事,胤襸圍在最遠的地位,前麵嬤嬤抱著三阿哥和五阿哥:“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想,要是再有個公主,兒女雙全,那該有多好啊!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就給龍母吃了一顆仙丹,不久,龍母就懷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龍母果然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對龍宮的生活厭倦了,渴望到人間去尋找真正的幸福。龍母知道女兒的心,她勸公主說公主不要去,可是小公主不聽,龍女依依不舍地告別母親,飛過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裏望了望,隻見遠近土地都幹裂著嘴巴,莊稼都低垂著頭,太陽正火辣辣地烤著大地,不遠處,一個青年在田裏吃力地勞動,公主走過去,得知這農夫家中貧困,龍女很同情他,從錦囊中取出幾粒紅豆,向地裏一撒,一會兒,田裏就升起厚厚的濃霧,幹枯的禾苗泛出了綠色。
後來這個農夫和龍女成親再沒回去,龍王知道後,龍王非常惱怒,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及習俗。龍母天天想念女兒,每年陰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麵,抬起頭來向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她的哭聲變成了雷聲,她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嬤嬤,為什麼龍王不高興龍女和那個農夫在一起?”胤襸突然插話道,眾人的眼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老嬤嬤微微一笑,語重心長的說:“這自古以來皇族和平民就不該一塊,你們是皇子該明白這個!”
五阿哥一聽不大高興了,撅嘴道:“我偏不這麼看,將來我就偏偏要娶個百姓家的女子做福晉!”
“哈哈,五弟這就要娶媳婦了!”三阿哥哈哈笑起來,引得其他的阿哥都一起跟著起哄。
五阿哥卻不以為然,他自幼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雖然還是個孩子卻很有主見,而且皇阿瑪除了太子最疼的就是他,所以在阿哥中也是很有自信的。
五阿哥見兄弟們笑,認真的說:“你們別以為我隨便說說,以後我偏要娶來給你們看看!”
四阿哥自小就是個謹慎的人,或許也跟他在皇貴妃身邊有關係,總是有種寄人籬下的緊張,他聽五阿哥在這大喊大叫的,忙提醒道:“五弟別亂說,咱們的親事哪裏是咱們說的算的。那可是有祖製家法的!”
三阿哥也點點頭,也不再鬧了,拉著嬤嬤要再講個故事來聽。
倒是六阿哥剛才問了一句話後又聽到五阿哥這樣說心裏麵想了許多,胤襸不是個心思細膩的人,更不早熟,才六歲的他不是很懂什麼叫娶福晉,不過他聽著五阿哥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也還是不懂為什麼龍王那樣生氣。
老嬤嬤被三阿哥幾個求的不行,又講了幾個小故事,這時候乾清宮的小太監來稟報讓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準備準備,要陪著皇上出宮去了。
這幾個阿哥才各自散去。
胤襸見幾個哥哥都走了,自己其實和五阿哥的年紀一樣,隻是差了幾十日而已,可是卻叫上他,心裏不是個滋味,又怕人笑話灰溜溜的趕緊逃回屋裏去了。
不一會他聽到外麵熱鬧起來,知道這書皇阿瑪要出宮去了。二月二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宮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鬆土。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農壇內耕地鬆土,因為人們希望有一個開明的皇帝,能夠親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豐衣足食。
外麵很熱鬧,胤襸卻躲在屋子裏不敢出來,平日裏三阿哥和五阿哥還跟著他玩玩,他們走了,他就徹底的孤獨了。
太子對他是好的,可是這時候太子一定跟著皇阿瑪一起。
胤襸突然覺得自己說是皇上的兒子,可是似乎又不是。
這種孤獨感一直陪伴著胤襸,直到成年。
他隻是一直沒搞清楚,為什麼皇阿瑪這麼不喜歡自己。
等著皇上他們回宮已經是太陽落山了,胤襸在屋裏睡著了,突然外麵嬤嬤叫,要去準備跟皇阿瑪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