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府裏沒什麼問題,不查了。
接著胤襸將自己的意思傳了下去,然後全城通緝徐偉言,他就是要千羽放鬆警惕,以為自己此刻認為徐偉言是凶手。
“小義子,傳下去就是瓜爾佳氏因為辦喪,咱們不好再守著,再說守著也沒有什麼用,叫官府發告示,通緝徐偉言!”
***
十二阿哥從大理寺出去後並沒直接回府,而是去宗廟了,其實他去找胤襸直郡王和太子的眼線都知道,直郡王自然會派人看著胤襸,而太子找人看著倒不是說不信任胤襸,隻是這在宮中的時候久了,總喜歡什麼事都了然於胸才踏實,才放心。
知道十二阿哥去了,這兩人心裏都犯嘀咕。
一來是不解,這十二阿哥可是不是不登三寶殿的主,這些年數一數也能數的過來來見過自己幾次,每次還都是例行公事的請安拜年什麼的。這個節骨眼上,別的阿哥都恨不得躲著胤襸走呢,他怎麼就去了?而且要是十三阿哥去了還能說是跟胤襸有交情的,這十二阿哥跟六阿哥向來沒什麼往來啊。
太子和直郡王雖然心裏都帶著疑問呢,又因為是十二阿哥卻也放心了不少,都知道,誰爭權他都不會,那是蘇嘛拉姑在佛經裏麵泡著長大的,對皇位是半點興趣沒有,就是當官都沒興趣,給他差事都不做,就因為他這樣的無害,直郡王和太子也都沒放在心上,再聽說他又去宗廟上香去了,這也就放心了,誰知道這十二阿哥可能隻是一時憐憫六阿哥便去看看。
而這邊十二阿哥在宗廟上了香,磕了頭,就進了後院的庵堂,小和尚給上了茶,他就等著,坐在那裏也不急,拿出佛珠來誦經,十二阿哥便是這樣的性子,都說他像八阿哥,其實他跟八阿哥是全然兩種人,他沒有八阿哥那樣寄人籬下的童年和出身,十二阿哥的出身一般卻也是個貴人的額娘,又是蘇嘛拉姑最喜歡的孩子一直養在身邊,所以別人也都高看一眼。
所以十二阿哥從小該有的也都有了,對成功對權利沒有那麼大的欲望,他和八阿哥一樣看上去很溫順,內心卻是更加的平和,他對人和八阿哥一樣的仁義,可他內心卻多了份對世人的憐憫,他和八阿哥一樣頂著賢德的帽子,可是他卻根本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十二阿哥的確算是宮中的一股清流,也是所有人最不在意的一個,不在意不是說看輕了他,反倒也是一種敬重。
而有些時候這樣的人卻也更家有用,就是因為他與世無爭,就是因為他不會牽扯在其中,迷失了本性,更因為他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也不會惹來危險壞了事情。
外麵傳來腳步的聲音,十二阿哥知道人來了,站起身來微微一笑,門被推開,進來的竟然是愛新覺羅玄燁,他的皇阿瑪。
十二阿哥上前一步請安道:“兒臣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安康。”
“辛苦你了,坐吧。”皇上擺擺手叫十二阿哥坐下,十二阿哥跟別的皇子比也的確少了一份拘謹,叫他坐他也就坐下了。
就是因為他沒有別的皇子的權利欲,他想要不多,所以他才能在皇阿瑪麵前有這份淡定和從容。
皇上看著他,也是一股慈父的眼神,皇上喜歡這個兒子,跟喜歡太子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要說十二阿哥多討人喜歡也不未必是,畢竟十二阿哥在蘇嘛拉姑身邊長大的,有時候也溫吞了些,不是皇上一貫的脾氣,要說是琴棋書畫這些玩的,他也不如三阿哥精通,說到脾氣秉性還是五阿哥最得皇上的喜歡,可是十二阿哥身上有別的阿哥沒有的淡然,這種淡然在皇上看來十分難能可貴,也是他自己都很陌生的,這個兒子讓他放心,不會令他擔憂,不會讓他產生危機感。
皇上微笑的看著十二阿哥,問道:“事情辦好了?”
“辦好了,該說都說了,六哥聽的也明白。”
皇上欣慰的點點頭,說:“你六哥腦子不夠靈活,若是別人也不用麻煩你這一趟,可是他就不行,沒人提點一句他根本想不到。”
六阿哥笑道:“六哥為人耿直,做事一股腦的走直線,有時候的確想的不夠周全。不過兒臣覺得六哥卻也不笨,假以時日,轉過彎兒來就好了。”
皇上歎了口氣,說:“這些年朕對你六哥的確是疏於調教了,若是早點叫他開竅,如今也能有所建樹。也罷,總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