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襸心想十二阿哥這樣的茶喝多了,為人處世也的確是比旁人要淡定自若,耐心了許多。
胤襸微微的將茶水送入口中,甜中帶著苦澀,苦澀中又有回甘,滋味無窮……
***
從十二阿哥府中回來的時候十二阿哥送了胤襸一些茶葉,胤襸回去就泡上了,也不是說這茶有那麼好喝,而是他覺得十二阿哥這杯茶的學問大了,滋味也玄妙,或許他的話自己真的要像是品茶一般細細的去想想。
胤襸望著茶氣,想起小時候老師教過的話,說品茶要心靜,這是品茶人極為重要的心態。茶的性格如水,清幽、儒雅、雋永,如高山之霧,七月巧雲,清池碧波。
師傅說他心煩意亂之時,是決不喝茶的,即使口渴,寧肯幹渴著。每與茶相伴,總要平心靜氣,一小口一小口地抿,讓茶香潤澤口齒之間,再緩緩咽下,於是兩頰舌間頓覺溢溢生津,回味悠長。師傅說喝茶要獨酌、對品或群品過,伴隨著耳畔若有若無的安徽黃梅小調,品味著陣陣茶香,綿思遐想、文情詩韻、娓娓情懷、款款心曲,似漣漪般慢慢蕩漾開來……即便是獨自一個人在家中書房讀書,那案頭的一杯茶也會讓排煩解憂,心靜如水,進入悠然神往,心靈純淨,暢遊書海的忘我境界。
胤襸那時候學品茶十分的不耐煩,覺得哪裏這麼多講究,不過是有味道的水罷了,今日十二阿哥倒是點化他,讓他回想著小時候師傅的話細細的品來。
師傅說他不喜歡花茶,受不了那種人工加進去的香味,脂粉氣過濃,胤襸看著手中的這杯心想這杯是綠茶,倒是可以。
胤襸望向窗外,京城已經冷了,葉子落下,十分幽靜,杯中之餘馨,使胤襸萬分感慨。他想到師傅上最後一課品茶的時候說人居草木之中故稱“茶”。茶,是一種心情,喝茶是一種心境,喜歡茶的人,心是有靈的。茶,是苦修者的良伴,綠茶衝淡,紅茶纖穠,黃茶白茶清奇高古。品茶亦如品詩,真正的妙處,是說不出的。一盞青茗、一首好詩,都會讓人沉吟良久。
你品那鐵觀音,“美如觀音,重似鐵”,是說那香氣和喉韻,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觀先聞聖妙香。而鳳凰單叢,一芽一葉泛著朱砂紅暈,讓人想起古時候道家飲茶羽化成仙的傳說。
想來,人生當如泡茶,在於一個不急不躁、舒緩有致、慢慢浸潤衝泡的過程。功夫到了,自然會有醇香。
“功夫到了……”胤襸想起泡茶的時間來,將拿在手中的茶又放下來,師傅說過泡茶不能急,要等,等到最好的時候才能品出最佳的滋味。
胤襸回想今日最初喝茶的時候覺得茶淡而無味,後來放了放就一股特別的香氣,應該就是第一杯的時候時候沒有到,他算好了時間看著茶壺,等著時候。
十二阿哥這茶有學問,自己不好糟蹋了。
終於等到了時間,胤襸倒了一杯,先聞了聞,果然跟剛才的味道不同,他再細品了品,因為此時隻有他一人,格外的寧靜似乎又與在十二阿哥處喝的味道不同,苦歸苦,卻又更甜了些。
胤襸覺得有趣,再放下來繼續等著,又過了一刻鍾的功夫再拿起來喝,這次更苦了,甜味似乎被苦味蓋過,不見,胤襸皺著眉頭有些沮喪,難道是自己放的時候太久了?他放下茶杯,想著要不要再泡一壺,可是想到師傅的話又覺得自己不好就這樣倒掉了,於是他決心再等等。
胤襸望著茶水飄出來的霧氣,腦中不斷回閃著十二阿哥今日的話,隻是在勸自己?還是有別的所指?
他不敢說的太明白,那該是跟皇阿瑪有關。
十二阿哥是知道什麼的,但是他知道的事情不能跟自己說,是誰不叫他說呢?
太子和直郡王都管不著十二阿哥,隻有皇上一個人了。
胤襸想起來皇阿瑪,心中又是一陣的難過和不甘心,這次回來他連皇阿瑪的麵也沒見到,隻是一個太監就將他打發了,他真的想問問皇阿瑪為什麼要將他從地下救上來又將他打回去。
若是討厭他就幹脆不要給自己希望啊。
想著想著時候又過了一刻鍾,茶水開始由熱變溫,胤襸這才想起來趕緊又倒上一杯,他看著茶色變的很濃,心想這次怕是要更苦的,於是他隻是稍稍的品了一點,沒想到卻大吃一驚,為什麼是甜的?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的確苦味有些散了,反倒是甜味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