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貴最近小子日過的不錯。
或許氣場這個東西是真的存在的,自打聽了李星雲的建議,把店裏的貔貅換成了魚,董貴真覺得生意似乎好了很多。
不說鄭鑫海在青島的玉器行開起來之後,從他這裏走的貨就以百萬計,就連平常的小生意都好了不少。
之前他還在擔心自己能不能撐的下去,但現在看起來,他不僅撐下去了,甚至自家的這些貨還有些不夠用的趨勢。
青島那邊拿貨的數量太多,一時間讓他有種錯覺,那就是青島的生意火爆到連和田這種產地都比不上的地步了。
但錯覺就是錯覺,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他從網上查也差不多能了解到,全國市場都一個樣,並沒有哪裏會好於其他地方。
不過,真正讓他對李星雲服的無以複加的,倒不是因為他自己生意有起色了。
他之前的困境是生意毫無起色,讓他的貨都壓在倉庫。
大家都知道羊脂玉價值高,可如果有價無市,那些東西在倉庫裏就跟石頭一樣,並不能轉化成實際的價值。
當鄭鑫海從他這裏拿貨之後,以百萬計的資金一進來,他的困境也立刻得到了緩解。
但是周文的事情則讓董貴有種汗毛直立的感覺……
李星雲他們走後,董貴的事情暫且放在一邊不談,周文的心情一直不是很好。
相比董貴得到了李星雲的直接幫助,他自己的事情卻毫無起色。
一心想要向上走的他有些受不了目前的工作情況,但是想要改變他又沒什麼辦法。也隻好按照李星雲之前交代的“靜待花開”。
半個月前,周文應領導的要求寫了一篇關於“多民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報告文章。周文雖然有些心灰意冷,但是對於領導的要求他是按部就班地做著。
原本,這種報告文章寫寫套話應付應付就得。
但周文卻沒那麼做。
或許是心裏沒了太多的念想,這篇文章寫的有理有據,不僅如此,還就如何開展精神文明工作提出了幾點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僅僅因為這個小小的改變,就讓整篇文章得到了質的變化。
周文的領導拿到這篇文章之後,也沒客氣,連招呼都跟跟周文打,直接就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換成以往,周文肯定要跳一跳的。這種“竊取”其勞動成果的做法,換了誰心裏也不會舒服的。
可還是因為周文心態上的變化,他也懶得去糾結了。
竊了就竊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去爭一頓對他自己也沒什麼好處。
但是,周文並不知道,他這種“不爭”的做法,在領導眼裏就成了“上道”的表現。
而周文更不知道的,則是,領導班子換屆在即,想要動一動的,不僅僅是他周文!想東的人,多了!
他領導也是一樣。
憑著這份很有建設性的工作報告,周文的領導通過他自己的一番運作,居然調動去了日喀則。
這件事周文知道,卻沒放在心上。
人家這屬於升任,恭喜一番也就是了。但他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跨省的調動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