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哥哥,換了你們又該咋辦?”
有些話題是可以高談闊論的,而有些話題自然就要放低了嗓音。
楊瑞自己身上的這筆債,實在是讓他無奈了。
“你問我?”老鄭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嗤了一聲道:“這是病急亂投醫了?”
他自己這也才有對象呢,現在讓他想忽然有倆對象咋辦?他能知道?
“這不問你呢麼。”
“我覺得,要是以後我碰見和你差不多的情況,該回過頭來問問你,當年你是怎麼過來的。”老鄭喝了點酒,沒正形地說著。
“唉,要我說,這事兒啊,我們倆都沒有太好的辦法。”吳建斌伸手向下虛虛一壓,說著。
“嘿,要我說,兩個都娶了吧。”老鄭斜眉歪眼地說著,卻是強憋著笑。
“法律要是不管,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吳建斌也在火上澆油。
看了看倆人,楊瑞知道也是問錯人了。
但別看倆人插科打諢,楊瑞心裏也清楚,不是人家刻意如此,實際上就算人家有辦法,這種事情也不可能跟自己說的。
越是關係好的朋友,越不可能在這種問題上給建議。
反而關係一般的,或者是路人才會對此做出評價。
道理很簡單,感情、婚姻都是很漫長的,而在這種“漫長”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不確定性。
舉個簡單地例子,若是他倆建議楊瑞選了其中一個,待他結婚之後忽然發現自己並不幸福,那麼……最正常的反應是什麼?
“我若是當初選了另外一個……”
這種假設如果是自己做出的選擇,那隻能是一個令人糾結又惋惜的假設而已。
可是,當這種假設的前提是某朋友幫著他形成的,結果就極有可能成為這樣--都怪你,當初讓我選她而不是她。
原本大家都是好兄弟,何必因為這種事情而產生嫌隙?
你需要我給你打掩護,沒問題,兄弟嘛,兩肋插刀傾囊相助也不是不行,咱們感情擺在這兒呢!
但是……牽扯到你自己的終身幸福,除非你是被迷了眼,找了一個周圍人公認的口碑人品極差的,他們才會勸阻,而楊瑞這種,兩個都可以說很合適的姑娘,他們怎麼會胡亂插言置喙?
“我現在真的很難啊。”楊瑞一陣撓頭。
元旦裏發生的事情,可以說讓他跟蘇曉的關係有在不知不覺間更近了一步。但是回頭想想菲菲,她同樣是一個值得付出的女孩啊。
跟蘇曉愈好,就越虧欠菲菲;而跟菲菲再走進一步,那就是對不起蘇曉。
那種煎熬,沒有經曆過的人又如何體會的到?
而這個時候,老吳見楊瑞是真的“淒苦”,猶豫了片刻這才對他說道:“瑞啊,有些話我不知道該不該和你說。”
“哥,咱們之間還用什麼藏著掖著?直說就是啊。”
“我要是和你說了,我怕……你會對婚姻有所懷疑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