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終於要結婚了,這對老楊一家來說可是頭等大事。
隻是這日子實在有些趕了點。
畢竟婚房還沒影呢。
“這個事兒我和曉曉商量過,萬麗海景那邊可以先做新房。”
關於房子的問題,楊瑞解釋了一下。
在他看來,結婚的重點是結婚這件事,房子什麼的都是細枝末節,而且他也不是買不起,隻是時間上略顯倉促,前期也沒有準備而已。
整件事都是他在將錯就錯,不緊張反而不正常了。
原本蘇曉覺得台灣路那邊當娘家,接新娘可以從台灣路,新房則在萬麗海景。都是走個過場的事情,兩處房子都是在市南區距離也不遠,怎麼著都是極方便的。
但是楊瑞覺得,娘家就是娘家,不能隨便找個地方來“當做”娘家,再說她娘家又不是外地,即墨略遠不假,但也不至於遠的太過分。
屆時全程高速,也不見得就會耽擱了。
跟蘇曉商議了一下,她也是同意了。
“時間是有點緊,要不先這樣,明天你和曉曉去看看房子,至少在市區先買一套精裝的,回頭再布置一下,我和你媽媽去看看酒店。”老楊想了想,做了安排。
每個年代的結婚,流程都不一樣。
但是都離不開所謂的“三大件”,五六十年代是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七八十年是冰箱電視洗衣機,九十年代開始往後,就成了酒店、房、車。
房子就不用說了,買了慢慢裝修就是了。但酒店可是必須要快些找的,老楊兩口子不知道李星雲算的那日子有多大,但現在結婚提前半年訂酒店是常態。不是說青島酒店少,而是熱門的確實不多。
而那些酒店之所以會成為熱門,取決於它們的口碑和地理位置。
有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那自然就少不得親朋好友們過來捧場了。
一個位置好的酒店,對親朋好友們來說也是方便的不是?
“老楊,你說曉曉家那個條件,咱們得給多少彩禮合適?”老楊在考慮酒店的問題,韓秀芳則考慮的是彩禮的事兒。
兒子就一個,他們也沒有什麼操持婚禮的經驗。
可沒有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這麼些年來,同事啊、朋友們的孩子結婚的沒有二十也有十五了,相互打聽著,那些大同小異的流程也沒什麼複雜的。
韓秀芳知道現在年輕人結婚,這彩禮錢也是水漲船高了。
早些年的時候,有一萬一的,取個“萬裏挑一”的口彩,過不幾年,有出了個三萬一千八的,取“三家一起發”的諧音,而又是不長的時間之後,六萬六,八萬八,十萬的也是愈發地常見。
至於現在,青島年輕人結婚彩禮十六萬是均價。
實際上楊瑞以前對彩禮這種東西是還詬病甚深的,這完全是虛榮心在作祟嘛。
本來就是意思意思的事兒,非要大夥兒攀比起來。
給的少了,親家臉上不好看,給的多了,自己這邊壓力又會很大。
中國幾千年來的重男輕女,生生被彩禮這玩意兒給扭轉過來了。要不怎麼說,誰家生了男孩,那就是建設銀行,誰家生了閨女,那就叫招商銀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