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座圍城,外麵的人想進去,裏麵的人想出來?
可能韓海濱想表達的就是這個了吧。
他們這麼說,也肯定不是個例,很可能他身邊的人有很多這種情況,不分男女。
楊瑞要說不認同他的說法,卻也找不出任何反駁的理由。
單單一條“審美疲勞”就足以秒殺一切。
哪怕是他自己,也已然習慣了蘇曉的精致。如果哪天她沒有畫上美美的妝容,楊瑞甚至會有一些不適應的。
都說注重外表太過膚淺,可是……在現代社會裏,哪一段感情不是始於顏值的?
那些網戀的男女愛的死去活來,直到奔現的時候,見光死的那都是顏值不能另對方滿意的。而最終牽手到一起的,顏值或許在旁人眼裏算不得什麼,但在對方眼裏卻是可以接受的。
隻是,楊瑞覺得,婚姻不該是這樣的。
雲伯《頤道堂文集》中,有《與姬人采鸞書》雲:“十年以前,慕君之色;十年以後,愛君之才。經歲以來,感君之情;一夕之談,重君之德。湖山之友,閨房之侶,向惟鷗波,今則停雲,不圖此生,乃兼二妙。新詩在袖,別淚在襟,言念君子,如何勿思?奉別以來,風餐水宿,舟行六日,始達邗江,小住浹旬,當至袁浦。小詩一律,聊誌別懷。花氣侵人,不宜起早,月痕感夢,莫愛眠遲。寒暖自珍,起居無恙。臨楮悵悵,不知所雲。”
我喜歡你因你長得好看,我們在一起是因為你有德才,我們相守到老因為我們已經彼此習慣了陪伴。
相守相伴,忠而不叛。
經營一生的婚姻,不比經營一家公司簡單啊。
說起來,韓海濱給楊瑞傳遞的這些,有些過於負能量了。
不過楊瑞的彷徨,也隻有那麼一瞬間而已。
人和人不同,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所做出的選擇也一定不同。
的確,大哥和嫂子之間自認為的默契,讓他很是“無憂無慮”,但實際上,楊瑞還是覺得他們倆缺乏有效的溝通。
大哥對於嫂子娘家的問題上心中不滿,可或許是礙於麵子,沒有將其拿出來擺到桌麵上說個明白。他認為嫂子會懂,也應該懂。
而嫂子或許知道娘家的一些不是,但她隻用放縱大哥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愧疚,而沒有真正去麵對或者說解決這個問題。她認為大哥會懂,也應該懂。
實際上,倆人都沒最終弄明白對方到底要表達的是一個什麼意思。
所謂的相敬如賓真的好麼?
在楊瑞看來,那大抵是誰也不管誰,瞎客氣的一種狀態吧。
他覺得,自己跟蘇曉的狀態才是最好的。
至少,當倆人產生分歧和矛盾的時候,倆人都能坦誠地跟對方談。嗯……撕扯一番也是好的。
就比如……在成都的那一次。
如果換了其他人,估計又是一場血戰。可蘇曉又是怎麼做的?她能保全楊瑞和自己的麵子,關起門來倆人說啥都不要緊。
楊瑞除了一些可能會“送命”的點給避重就輕了,整件事他也給了蘇曉交代,把自己的苦衷和難處亦一樣樣地展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