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項伯胳膊肘往外拐(1 / 2)

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深夜派人來訪項羽,定下了裏麵外合的絕妙之計。以當時項羽和劉邦的軍事力量的懸殊(劉邦兵力約十多萬,項羽有四十多萬),再加上曹無傷願作內應,劉邦已如刀上魚俎。

正在這時一個人出現了,他的出現不經意改變了這一切。

他的名字叫項伯。

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現任左尹一職。

都說來而無往非禮也,曹無傷來項羽這裏,項伯便到劉邦那裏去了。更何況兩人一個左司馬之職,一個左尹之職,地位和身份應該也差不多。

其實曹無傷來投靠項羽很容易理解,項羽的兵力是劉邦的數倍,論實力明顯項羽強出一等。一山不容兩虎,曹無傷當時可能認為隻有投靠項羽才是唯一的出路了。

因此,做為項羽的親叔叔的項伯反到劉邦那裏就顯得不太正常了。

也許有人會有疑惑,項伯為什麼要胳膊肘往外拐呢?

其實他不是完全背叛項羽,而是太重情義,後來被劉邦“真實的謊言”糊弄住了。

項伯原本是江南一個小縣吏。後來有人瞧不起他已落寞如斯的項氏家族,恥笑和唾罵他。那時候的項伯年輕氣盛,拔劍殺了那人。

從此,他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後來逃到下坯時,和同樣隱身於此的張良相遇。

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一見如故,項伯便在張良的小屋裏落了腳,直到項梁項羽起兵的事傳來,項伯大喜過望,遂去參加項梁的革命軍,後來張良也追隨劉邦革命去了。

項伯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和張良的情義是很深的。兩人雖然沒有象劉邦那樣動不動就結拜為兄弟,但早已勝似兄弟了。此時自然不肯讓張良白白送死,於是連夜來勸張良快逃。

哪知這一去,結果卻得到了劉邦的熱情接待。(張良及時報告了劉邦)

這時劉邦充分發揮自己善於拜把子拉攏人的特長,先是自降身份,把項伯尊稱為“兄長”,兄長長兄長短的把項伯叫的受龐若驚心花怒放,然後用酒精把項伯的腦部神經給灌麻木了。

當然在邊灌酒的同時還要邊灌徹他的思想,他說自己無心為王,不意跟項羽為敵,一切都是誤會,最後說同樣是革命的軍隊這樣自相殘殺會受世人遣責的,說著他聲聲淚下,其淚晶瑩閃亮,其情感人至深。

光這些還不夠,最後,劉邦使出“殺手澗”,提議結為兒女親家。

沒折了,項伯走出劉邦的大營時,他隻有一條路可走了:極力勸說項羽不來打劉邦。

否則不但劉邦要玩完,他自己恐怕也要受牽連(按現在的觀點來看,他犯有通敵賣國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