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很早的時候曾經看過一個笑話,一小孩就問爸爸,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文肓爸爸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年少的弟弟不努力讀書,年長的哥哥就會很傷悲。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但從另一個側麵說明,不管做什麼事都得“努力”做好,免的將來“徒傷悲”。
範增死後,項羽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傷悲”。
點點往事都浮現在他腦海裏,這個時候範增的種種好處,甚至對自己的一顰一笑(鬆樹皮似的顰笑)都曆曆在目。
有的人擁有卻不懂得珍惜,有的人失去了才知道後悔。
然而,後悔是沒有用的。範增的死已把項羽趕向懸崖的邊上。他唯一的謀士就這樣去了,以後漫漫楚漢之爭中,誰來為他出謀劃策,誰來為他運籌帷幄,誰來為他暗授泡妞之術呢?
還好,痛定思痛的項羽終於從夢中驚醒過來。他明白了這一切原來都是劉邦的反間計在做怪。
雖然有點遲了,但好歹還是算懸崖勒馬吧。
這個時候他又表現出果斷英勇的一麵,把鍾離昧等人都招來,用很真誠的語氣向他們道歉。
這對一向心高氣傲的項羽來說是很需要勇氣的。
既然項羽都如此了,那些部將也個個都感動的一塌糊塗,紛紛表示會全力攻漢。
應該說項羽的及時醒悟給了劉邦最後一擊。他此時就象是一隻發怒的獅子,發誓一定要把劉邦這隻羔羊吞進肚子裏去。
部將們冰釋前嫌,以他為核心,緊密的團結在他的周圍,大家化悲痛為力量,對劉邦所在的滎陽展開了最勇猛的攻擊。
鍾離昧等人每天都要對滎陽進行狂轟亂祚,那架式就好比美國轟炸依拉克一樣,一個猛攻猛打,一個默默地防守。
這個時候早已被圍困多日的滎陽就危如卵巢了,城門隨時都會被項羽攻下的可能。劉邦也整天惶惶不可終日,大有世界末日來臨之感。
這時張良和陳平等謀士也黔驢技窮了,劉邦做不住了,開始發飆了,他沒有大罵手下的人酒囊飯袋之類令人反感的話,而是發揚一貫偽善的作風,深情地唱了一首《都是我的錯》。
城上城下攻防的如火如荼,他劉邦卻還有心思來唱歌,莫非腦子進水了。
但當時劉邦手下那些士兵們卻並不這麼認為,劉邦的歌聲雖然嘶啞的象烏鴉哀嗚,但正是這種令人聲雨淚下的哀嗚,再加上不凡的歌詞內容,把他們一個個感動的一塌糊塗。
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邦一曲末畢,便有一人挺身而出,並且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可以幫助漢王脫險。
這個人的名字紀信,他和劉邦是老鄉,據說也是最早跟隨劉邦的人,早在斬白蛇起義時就跟隨著他了。
當時的情景誰都知道,要想守住滎陽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了。因此,紀信的出現,劉邦抓住他就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眼巴巴地等他獻出妙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