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急中生智(1 / 2)

在武俠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當文中的主人公被敵人或者說仇家一刀刺進胸膛裏時,主人公奇跡般沒有死,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位主人公是正義和光明的代表,怎麼能在半途中就死掉呢?

而給他們不死的理由除了主人公具有超強本領具有超強抗擊打能力外,還可以因地製宜,在主人公被刺的部位——胸口上大做文章。

也許你就會問了,胸口上做啥文章,難不成古代也紋胸不成。

紋胸倒是不並必要了,再說用紋胸來解釋刺不死的原因太膚淺太牽強太不符合邏輯了。

如果我問大家,人的胸口上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會毫無疑問的說心髒。OK,對了,大做文章的地方就是心髒。心髒是人的命根子,隻要沒被刀劍刺到心髒,多半還是有救的。

那麼怎樣才能保證心髒不被刺到呢?這就涉及到兩個方麵的問題。

1、這位大蝦能達到金庸中的超一流水平,練就了“乾坤大移法”,在刀劍刺入自己胸口的那一刹那把心髒強行移開,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去。

比如說心髒在左邊,我們就把它移到右邊,心髒在上邊,我們就把它移到下邊去。這無疑是最絕也是最有效的一招。但問題是真正的大蝦又有幾個有能練成“乾坤大移法”呢?

這種辦法不行還有第二種辦法可行。

2、這位大蝦的心髒和別人不一樣,別人是在左邊他天生就是在右邊。

這就很好解釋了,自己自身功夫不到家,但生我的母親卻早就先知先覺,硬是把我的心髒弄到右邊,這下我總是命不該絕吧。

這種說法好歹合情合理,說得過去啊,總比那個什麼“乾坤大移法”的可信度要高很多吧。

且不說這種機率為多大,但至少這還是存在的,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因為劉邦就是很好的一例。

當時劉邦隻覺得一陣巨痛,項羽那一箭已嚴嚴實實紮進了他的胸口。

項羽不愧為“射神”,這一箭正是瞄著劉邦的心髒射來的,連“射仙”樓煩都被他嚇的屁滾屎流的爬走了,這呆立木雞的劉邦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隻鋒利的箭羽刺進了自己的心髒。

然而,痛歸痛,劉邦並沒有感覺到死亡前的室息感,反而是感覺到心髒還在有條不紊的跳動著。

“我怎麼給忘了,我娘一生下我時就有兩樣和別人不樣一的地方。一是我腳上有七十二顆小痣,這個經蕭何蕭大丞相當年在沛縣一宣傳,早已人盡皆知。二是我的心髒和常人的不一樣,不是生在左邊而是生在右邊。項羽哪裏知道我具有這個特異功能呢,他的箭射在左邊又怎麼能傷到我的心髒呢?”

想到這裏,本來絕望中的劉邦知道此番自己又逃過了一劫。

然而,這一箭雖然不是致命的,但所受的傷卻也不輕。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而且劉邦此時的安危已不單單是個這麼簡單了,他代表的是整個“大漢”,如果他被項羽這一箭射倒於地後不能再站起來,那麼敵人很可能以為他被射死了。

如果是這樣,已是彈盡糧絕的項羽肯定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定會傾巢來進攻。而自己手下的士兵也會因為他身受重傷而人心渙散無心戀戰。到那時整個漢軍就笈笈可危麵臨滅鼎之災了。

想通了這一點後,一向貪生怕死的劉邦,此時忍著巨痛,對身邊的親信士兵一陣擠眉弄眼後,這些親信士兵們不愧跟他久了,馬上“心靈相通”,把他扶起來,隻露出一個頭來(隻能露這麼多,再露多了就要露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