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徹底背叛,激怒了劉邦。他不顧年老力衰,決定親自掛帥出征。去殺韓信滅冒頓,以解心頭之恨。
公元前201年10月,劉邦挑選30萬精兵,從長安出發直接向太原出發。
由於是劉邦親自出征,很多元老級重臣都跟隨他出征了,這其中包括樊噲等武將,也包括陳平等超級謀士。
當然,劉邦手下的“三傑”沒有參與這次軍事行動。
蕭何從來都是管理後方的後勤部部長,前方打仗的事他向來不身自參加,況且他此時還在幫劉邦搞工程建設,他不去,情理之中。
張良此時迷上了練心術後,整天閉門不出,為此劉邦曾親自上門慰問了這個昔日自己手下的頂梁柱,據劉邦說他見到的張良已瘦的麵黃肌弱瘦骨伶仃。因此,他沒有出征也是:情有可原。
而韓信連降三級後,已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侯了。手中既無實權又無大兵權,就是他想出征立功,劉邦還不能他這個機會嗎?
因此,他沒有出征是:情義難斷。
一個去複仇,一個來入侵。於是乎,劉邦和韓信在銅鞮相遇,昔日的君臣,如今變成了戰場上的敵人。
但由於當時軍事力量對比太懸殊了。漢軍有三十多萬,韓軍隻有一萬多人馬。因此韓信哪裏是他們的對手。兩軍一交鋒,韓信就隻有逃的份了。
幸虧韓信的部將王喜拚死力護韓信殺出殺出重圍,以自己的犧牲換得了韓信的性命。
韓信又退到了馬邑,馬上就向冒頓求援。
冒頓心裏就捉磨了。一定先滅滅漢軍的威風再說。於是派左賢王和左賢王各帶一萬二千人馬去支援。
他以前戰無不勝,滿以為自己這次派這麼多人去已足夠掃平漢軍了。然而,他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
左右賢王的一萬二千鐵騎到達馬邑後,和韓王的殘兵合在一起。便馬不停蹄的趕到晉陽。在這裏又迎了漢軍。
左右賢王以前在打東胡征月氏等戰役中幾乎沒有吃過敗戰,這時仍然發揮其貫用伎倆,采取馬上騎兵特有的戰術:高舉高打。
第一批上前的是衝鋒隊。
按左右賢王的戰略意圖是想把漢軍衝的七零八落,然後再大剁快剁。
以前他的衝鋒隊那可叫一個絕啊,個個都不顧生死一樣衝進敵陣中,把人家好好的陣形攪的一亂,為隨後自己的大舉進攻提供機會。
但此時麵對漢軍,他們這一招卻不管用了。因為他們的衝鋒隊一溜煙的向前衝,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隻有厲耳的慘叫聲讓人明白他們是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不用說,先鋒隊都掉入了漢軍早就安排好的人地下陷阱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