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為大家,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嗎?”劉邦聲音也很高昂,和剛才的溫柔判若兩人。
“什麼舍小家為大家,我就是不懂。我隻知道我隻有魯元和太子一兒一女,而且魯元早已和趙王定親了,馬上就要嫁過去了。你現在卻要拿自己臣子之妻送與敵人,不怕被天下人恥笑麼?”呂後厲聲如許。
麵對呂後的發飆,劉邦的腿開始發軟了。
“這是和親又不是去受罪,再說把女兒嫁給趙王,這趙王隻不過一個侯王而已,而那冒頓卻是匈奴堂堂的大王啊,一國之主啊。我們的女兒能嫁給這樣的人也算是造化了。”劉邦進行他最後的勸說工作。
“匈奴人曆來蠻橫凶殘,那冒頓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弑父自立就是一件罪大惡極之事。我的女兒怎麼能嫁給這樣心狠手辣之人呢?你不要再浪費口舌了,言盡於此,請勿複言。”
勸說工作到此結束,最終劉邦以失敗告終。
當然劉邦並不死心,為了讓女兒換來他平安的日子過,他還派了許多能說會道的良臣去做說服工作,可那呂後軟硬通吃,她的政策也很明確,來一人罵走一個,來兩人罵走一雙。
劉邦萬般無奈之下隻好放棄把女兒嫁給冒頓的想法。
粗粗一看題目,還以為是魯元公主失蹤,劉邦派人地毯似的去尋找他的掌上明珠呢。
但這裏的尋找公主並非如此。
前麵已經說過了,匈奴人太讓劉邦頭疼了,他在戰又不能戰,不戰又等不得的情況下,最後認為劉敬的“和親”政治來解決關境的問題是最佳也是最穩妥的辦法。於是乎他才準備舍了女兒去套住冒頓這隻色狼。
但呂後堅決反對,考慮到女士優先,反對有效,劉邦不得已不得不放下打女兒的主意。但求和的政策卻並沒有就此做罷。於是乎劉邦來了個千裏尋找公主的活動。
這跟東南衛士的“開心明星臉”如出一轍,隻要臉蛋和長相跟魯元公主相象,體身和氣質也相象,就可以參加這次活動。
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還是找到了一個相貌及神情都特別象公主的人。用句話來形容就是到了可以以假亂真的地步了。
冒頓聽說劉邦的女兒親自屈嫁給他,自然滿口答應了。
雙方達成初步協義後,劉邦辦事很穩重,他還特意派劉敬還去匈奴那裏和冒頓簽定了“和平相處條約”。
冒頓見有美女,又有許多陪嫁的金很珠寶,絲綢羅緞等,禮物之豐富的確令人咋舌。於是乎,送上門來的好事不答應就是SB了。
於是簽字畫押,OK,又方就此搞定了。
劉邦用這樣賂賄的辦法暫時穩住了匈奴人。但這種辦法是不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呢?這個我們後麵會看到的。
不管怎樣,匈奴的頭惱暫時告一段落。
和親的政策就這樣告一段落。但這件事的直接後果就是,在冒頓大撿便宜時,趙王張敖也撿了個大便宜。
這次和親雖然有驚無險,但呂後已是覺得風雨欲來傾滿城,她怕夜長夢多,於是乎甘脆就選了個日子,直接把剛剛才十六歲的魯元公主嫁過去了。
這個並不太被劉邦認可的張敖就這樣成了大漢皇朝的第一大女婿。但他這個女婿並不好當,因為隨後刺殺事件的暴露,他這個女婿也將麵臨一場前所末有的大浩劫。
前麵已經說過了,這個張敖雖然長的一表人才,頗有父親張耳的風範,但由於他第一次招待“準嶽父”因為過於熱情,非但沒有讓劉邦感到“受寵若驚”,反而讓他感到很是反感,於是把戰爭的陰影都歸在他身上來了。
因此才會有“痛罵準女婿,拂袖而去”的尷尬場麵。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趙王手下重臣貫休等人密謀暗殺劉邦的事。
此時雖然謀殺的事還沒有暴露,但紙終究是不包不住火的,終究有一天會暴露出來的。